1635骑墙战术(1/1)
刘昊嘉转移视线的时候正当时。因为他的两支骑兵已经出现在左右两翼,正拉着漫长的烟尘向明军骑兵冲过去!
明军骑兵此时已经形成了一个回环阵型,正在沿着一个月牙型的轨迹往复运动。而月牙型凹陷的中心就是火铳兵的几个方阵。这几个方阵之所以能坚持到现在还没崩溃,完全是由于刀盾兵奋不顾身的缘故!刀盾兵结成盾阵挡在方阵的最前方,火铳兵则在他们的肩膀上向外射击,这才勉力抵挡住了明军的进攻!
此时明军骑兵的军官也发现了对方骑兵的出现,两个军官的选择简直是如出一辙!他们分出了一部分与对手大致相当的兵力迎了上来!
这些军官都是真正的老油条了,对方有到底有多少人,只要看看马蹄带起来烟尘就能估算出来,所以两侧的末将骑兵各自派出了大约三千骑兵迎了过来。剩下的骑兵依旧维持原本的月牙型阵型,不停的抛射羽箭!但是明军分兵离开确实减轻了火铳兵的压力!
他们坚信在他们射垮对方方阵的时候,他们的同伴也会胜利归来!在大名论起骑兵的话,没有人比边军更强大了!不过他们还是出错了,因为刘昊嘉两翼的骑兵队形比明军骑兵要密实,导致明军估算错了对手的数量!
现在四支骑兵两两相对开始对冲!拉起的烟尘犹如四道蜿蜒的巨龙在相互靠近!明军骑兵是信心满满,他们挥动着武器大声怪叫着纵马狂奔!而刘昊嘉的骑兵则沉默得如同礁石一样毫无声息!
不过他们排的队形却是异乎寻常的整齐,硬是用骑兵排出了步兵方阵的模样!一排排的骑兵犹如刀切一样整齐!当然,为了保持这种整齐的队形,他们也付出了代价,那就是速度要比明军骑兵要慢一些,冲击力自然也就更低。
这种战法是刘昊嘉从西方拿回来的,名字就叫做骑墙战术!这种战术来源于欧洲同马木留克骑兵交战失败之后总结出来的战法。
马木留克骑兵是一支真正的职业骑兵!他们每个骑兵都武艺超群,精通各种兵器,战场上鲜有敌手!欧洲的骑兵对马木留克骑兵几乎是有败无胜!所以欧洲人为了取胜总结出了一套全新的战法,那就是骑墙战术。
他们把骑兵排成密集整齐的横队,用放缓马速的代价来保持阵型。使得每排骑兵都犹如一堵墙一样!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当自家骑兵对上马木留克骑兵的时候,至少有三个人能同时对付一个马木留克骑兵。让马木留克的个人武艺难以发挥出来。当然,这也体现出了军队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战场!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培养一个武艺娴熟,擅长多种兵器,骑术超绝的精锐骑兵骑要很久。但是训练出骑墙骑兵则要简单得多。他们只需要学会保持阵型,端平骑枪,挥舞战刀就可以了!自从有了骑墙战术之后,欧洲的骑兵终于一挽颓势,频频在战场上击败马木留克骑兵!所以这也是现在最适合刘昊嘉骑兵的战法!
四股烟尘除了大小以外,还有另外一个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刘昊嘉的骑兵卷起的烟尘当中能够看到一根一根竖起的骑枪!因为他们所有的骑兵都使用的是骑墙。这种长长的骑枪能够确保自家骑兵在不受攻击的情况下先给对方来个狠的!
而且所有骑枪都是用苹果木制造的。这种苹果木制造出来的骑枪非常坚硬,但同时也非常脆,最适合经验不丰富的骑兵使用。
因为当骑枪刺中敌人的时候会承受巨大的冲击力,有经验的骑兵都会在这一瞬间松开骑枪,不直接用自己的身体来承受冲击。但是刘昊嘉的骑兵肯定做不到这一点。所以这种苹果木骑枪只要受到剧烈碰撞的时候就会断掉,这样既保证了杀伤力,又保证了骑兵们不受冲击力的伤害!
这时骑枪一排排的消失在烟雾之中,不用问,肯定是骑兵的将骑枪放平对准了前方。双方的接触即将开始!
本来明军骑兵以为自己是胜券在握的!尤其是那些武艺超群的明军骑兵更是一马当先的冲在最前面,所以前面的人数并不密集。但是等他们靠近的对方准备大杀四方的时候,却惊讶的发现对方居然排出了极为密集的队形,几乎是马镫贴着马镫的样子!
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明军骑兵明显是个军官。因为他腰间挂着一个总旗的腰牌。他看见对方密集的阵型兴奋至极,因为这简直是最好的靶子!他立刻举起手中早就准备好的弓箭射了出去!与此同时,他身后的明军士兵也纷纷瞄准对面的骑墙射出羽箭。再靠后一些的明军骑兵看见前方的同伴开始射箭,他们也立刻估算一下距离,纷纷张弓搭箭进行抛射,将对方的队伍覆盖!
不等对面的羽箭射出,刘昊嘉的骑兵纷纷微微俯下身去,用左手的臂盾遮住了战马的头部。即便如此,端平的骑枪都没有动摇,动作依旧也依旧是整齐划一。至于最容易中箭的战马胸部他们反而没有防御,因为那里有一层链甲和一层皮甲,足够抵御羽箭的射击。
明军两轮羽箭射过去之后,对面只有几个人栽下马去。另外有些人虽然中箭了,但依旧骑在战马上冲过来。而且阵亡骑兵的缺口正在其他骑兵冲锋的过程中逐步的变小。看来这些骑兵已经掌握了在奔驰中维持队形的习惯和能力。
跑在最前面的总旗射出两支羽箭之后立刻收弓回嚢,抽出刀来,微微俯身准备开始肉搏。不过这时他终于意识到一个问题,对方的队形太密集了,他无论如何也躲不开骑兵的对冲!在骑兵对冲的时候,如果两匹马撞在一起,对撞的两个人都活不下来!这是无数次在战场上被证明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