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修真 > 轮回乐园之旅 > 第二十七章 天之秘钥

第二十七章 天之秘钥(1/2)

目录

【提示:你获得了427421点乐园币。】

【提示:你获得了传说之勋*7。】

【提示:你获得了暗夜迷行*1。】

【提示:你获得了灵魂结晶(完整)*1】

【提示:你获得了天之秘钥*1。】

【提示:你获得了源之水*1。】

【提示:生灵之焱(残)已晋升至生灵之焱(完整),属性已生成,请注意查看。】

暗夜迷行

产地:源之世界

史诗级:638点

类别:消耗品/道具

耐久度:2/2

使用需求:真实智力85点

效果1,迷惑之影(主动):使用后,将释放出三团灵魂虚影,自行命中距离你最近的1~3个目标,进行意志力判定,将造成眩晕0.5~10秒。(最高可对7阶生效)

提示:使用将消耗1点耐久+580神灵之力,若3团灵魂虚影命中同一目标,将降低目标15%~50%移动速度,此效果具有强制优先性,持续15秒。

简介:我已经锁定你了,黑暗将是你最好的坟墓!

价格:480000乐园币

……

天之秘钥

产地:起源之地

品质:传说级(封印中,因守门人死亡品质大幅度下降)

类型:辅助装备/钥匙

装备效果1,天之梯(被动):支付20000生命之力+10盎司时空之力后,即可开启通往『守门人』的试炼。

提示:每突破一处『天之门』,你都将获得一份馈赠,当突破所有『天之门』后,完全激活此装备。

当前已通过天之门:0。

共有天之门:9。

装备效果2,守界之门(主动):消耗20000点生命之力或200000生命值后,可召唤『天之门』辅助训练。

提示:仅可召唤已通过试炼的天之门,且每扇天之门仅可召唤一次,此效果需突破3处『天之门』后,可使用。

简介:这是上古时期起源之界,专属守界人的信物,传说只有完成所有『天之门』试炼后,才能成为守界人。

价格:在未完成试炼前无法联系,死亡必掉落。

……

“这东西……”

望着手中开出来的诸多战利品,王长乐满怀激动,当即就将布满斑驳痕迹的晶体钥匙,握在了手中。

若纯以乐园价值估算,他这一波开箱开的很是低廉,连回本都做不到。

但站在王长乐角度来看,就算只有这把水晶钥匙,那也对得起他当前极限50点的幸运属性了,不枉费他屠杀了所有天巴大城。

这把【天之秘钥】最核心的价值,不在于稀有的辅助装备类别,而是与之对应的『天之梯』和『守门人』相关属性。

王长乐记得清楚,在希格拉传承的记忆里,祂就曾是下九界的守门人,而从之前湖底溶洞被场景来看,这东西应该也是职业遗产的一部分。

之所以这把钥匙这么多年,都未被天巴族掌控和使用,关键就在于『生命之力』的特殊性,非起源之地直属体系,无法拥有这份能力。

甚至王长乐推测,希格拉当初留给『生命缚誓者』的职业遗产,远比他现在见到的要多,只是这些无从论断了。

王长乐有预感只要自己能通过『天之门』的试炼,他不仅能获得相关馈赠,还能了解『起源战役』相关讯息。

只不过眼下这件装备,对王长乐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他也没有这个时间去开启试炼。

在将战利品收入空间后,王长乐很快又取出了那装有【生灵之焱】的容器,只见原本孱弱虚幻的流质火焰,眼下正如青莲般,次第绽开,盛放。

生灵之焱

产地:轮回乐园

类型:稀有火种

品质:特殊

使用前置:未拥有火种,生命值400000点,灵魂强度180点,真实体力155点,真实智力150点。

使用效果1,反哺:使用后,猎杀者的生命潜质阶位+5,生命之力上限将提升20000点,并获得成长型技能?生灵之焱。

提示:此火种吸收后将成为猎杀者的元素伴生物,技能强度将与猎杀者生命阶位相关。

使用效果2,繁茂:承受生灵之焱的所有植物,生长速度500%,并小幅度提升植物生长周期、寿元、品质。

简介:由陀舍古帝的‘帝焱’分裂而来,拥有初级智慧,攻击力弱,却是所有炼金师梦寐以求的至宝。

……

查看完属性信息的王长乐,眼底顿时迸发出一缕止不住的精芒。

这蜕变至完整形态的生灵之焱,他虽说暂时无法吸收,但『繁茂』的特性却为王长乐解决了不小的难题。

王长乐原本是准备以『万物生长』来催发月树快速结果,现在看来只需让『生灵之焱』点燃月树即可。

这项能力,不仅适用于月树,等王长乐回到乐园,他还可以以此作为提升『山神庭院』内,永久增益物快速生长的重要手段。

即使王长乐暂没可能将之转化成战力,但并不影响生灵之焱能力的发挥。

一念及此,王长乐嘴角弧度瞬时裂到了耳后根,有了『生灵之焱』的增幅,短时间内他可以不用担心,关于技法资源方面的问题了。

“咯吱”

当王长乐还在脑中构思着,关于生灵之焱的进阶用法时,树屋的门被推了开来,婆娑的树影随着微风卷入屋内。

王长乐捋了捋额前碎发,刚抬眼就看到少了半只耳朵的沁天巴,以略显期待的神情,躬身站在近前。

“冕下,听说您找我。”

“嗯,你先把这个喝了,好好提升下体内的源之力。”

“是,冕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