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官路之谁与争锋 > 第1732章 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第1732章 孰轻孰重,不言而喻(2/2)

目录

林海沉吟良久,苦笑着道:“这个问题......涉及的内容有点深,一时恐怕很难说清楚,还是暂时别讨论了。”

“我并不想和你讨论这个问题,我只是举个例子而已,无非是想告诉你,李光旭是个政客,他看问题的角度,和我是完全不同的,而所处在不同角度,得到的答案就完全相反,你不能说李书记一定是错的,当然,也不能认为我就一定是对的。”于振清笑着道。

林海基本已经明白了,只是笑而不语。

“李书记所做的一切,都是从政治正确的角度出发的,他需要蓬勃发展的经济势头,要看到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要漂亮的GDP数据和各项指标的上升曲线,所有这些,既可以充分体现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又能证明他的执政水平和能力。这没有任何问题,百分之九十九的领导干部都在这么做。但我是从纯经济的角度出发的,我看到的是危机四伏和矛盾重重,可惜的是,我所看到的这些,是不能摆到桌面上讨论的,或者说,不能由我们这个级别的人来讨论。用李书记的话说,我就是个不懂政治的蠢货,抚川真要落在我的手里,不出两年,非彻底乱套不可。”于振清苦笑着道。

这句话,李光旭确实说过,林海听罢,也是会心一笑。

于振清叹了口气:“远的不说,就说柳杖子矿吧,多好的企业啊,曾经是国内铅锌矿的领军企业之一,可这才不到十年的光景,就破败成了现在模样,实在令人心疼,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体制僵化导致的恶果,但我不这么看,我特别反对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为体制僵化,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体制是死的,人是活的,改革开放四十年,不就是人的观念转变在起作用吗!”

这番话很有点振聋发聩的意思,林海听罢,也不免赞叹。同时也心生惭愧,这么长时间,自已并没有静下心来,深入细致的思考和钻研业务,而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权谋之术上,实在是有些浮躁。

于振清略微停顿了片刻,继续说道:“柳杖子矿的衰败,更多是人祸!在李书记看来,这就是个大包袱,恨不能一脚踢开,这么多年,他对老牌国企基本都是持这个态度的,说实话,他当政之初,抚川的经济形势不好,为了发展,做出一些取舍,是可以理解的,我也很支持。但现在抚川的经济上来了,完全有能力让企业活过来,这么说吧,第三产业再兴盛,所带动的就业也是有限的,而像柳杖子矿这样的企业,一旦被激活,那就不是解决点就业的问题,是可以带动整个抚川经济的。”

林海正琢磨着想把话题引到柳杖子矿上呢,没想到于振清自已就说了上,不由得心中大喜,不过他没表现出来,而是故意唱了个反调。

“柳杖子矿的资金缺口那么大,市里真要接过来,也面临很大压力啊。”

于振清却摇了摇头:“要按照你的思路,吴大公子和任兆南都是傻子呗,他们俩的钱,既不是自家印的,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凭啥为了柳杖子矿,闹个两败俱伤啊?道理是明摆着,他们都看到了潜在的商机啊,近些年,国际市场的铅锌矿价格一路飙升,只要复工复产,多说两年,就可以把当初的投入赚回来,而且,柳杖子的矿床还伴生有多种极具战略价值的有色金属,以前受限于技术原因,开采成本过高,难以利用,现在技术已经突破了,只要投入资金,搞产业升级,少则三年,多则五年,效益会大幅度增长。你记住了,资本是有趋利性的,资本家才不会做赔本生意呢!”

“可是,李书记难道就没看到这些嘛?”

“当然看到了,但他快退了,与其辛辛苦苦的盘活柳杖子矿,给别人做嫁衣,不如利用这件事实现自已的政治目的,孰轻孰重,不言而喻。”于振清说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