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夏日正午之梦”(下)(2/2)
他的头微微仰起,以自然的高度差凝视着演奏台,表情仍然很平静。
击掌频率适中、干脆、稳定。
蜡先生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领袖。
然后他开始左右环顾巡视长们。
“啪...啪...啪...”
巡视长们脸上绽出赞许的笑容,接二连三地开始鼓掌。
“哗啦啦啦......”
“哗啦啦啦!!!——”
贵宾们的赞许感染了观众,广场上逐渐响起热烈的掌声,以及欢呼喝彩。
范宁对着波格莱里奇的方向鞠了第一躬。
然后是其余各个方位。
再然后,同样没有选择安排返场。
不过此次观众们倒是非常理解舍勒,一是一路下来其他音乐家以匆匆退场居多,早已见怪不怪,二是这部《夏日正午之梦》的确已经够长,100分钟,而且内容足够丰富,足够包罗万象。
范宁前后谢了两次幕。
第三次则侧转过身,双臂一挥,带领全体乐手和合唱团员起身致意。
期间脸上一直带着一种莫名的微笑。
有听众觉得是优雅,有人觉得是洒脱,但更多人,觉得其中总有某种说不出的深意。
并且第三次带领集体谢幕时,这种笑容还加深了。
然后是几位巡视长们上台。
献花,祝贺,道谢。
感谢互相理解,感谢挥洒灵感。
第一个与之握手的就是“潜力艺术家”考察组的为首负责人拉絮斯。
又有更多的贵族、同行、撰稿人、乐评人上台为他献花。
与之同时,演奏台后面响起了铁链轻微的“嘎吱嘎吱”声音。
广场几块显明的重要区域也同样响起这种声音。
是有很多人在升旗。
这里本来就飘着很多旗帜,有几块大陆国家的国旗,有教会或学院派的会旗,还有像“圣珀尔托音乐之友协会”、“提欧莱恩唱片工业协会”这样的重要团体的旗帜。
此时逐渐被链条齿轮托举的,自然是南国的国旗,毕竟舍勒是南国的象征。
历届流程中的致敬惯例环节。
但是它升到一定高度了之后,广场又有更多位于原先透视关系后方的,更巨幅的旗帜升了起来,升到了更高的高度!
青、灰、白三色配色,背景勾勒出窗户与书柜的简约线条,似乎是室内的某种场景,而视觉主体是一个露出约1/4弧线的巨大圆桌。
圆桌上放有一把小刀子。
大多数听众们不免有些茫然。
尽管这面旗帜无论是配色、线条还是构图,都有着极高技艺水平的设计感,审美体验非常上乘,但确确实实以前没有见过。
是一个什么新的协会团体吗?或是以前的一些知名团体通过改组合并出来的?新设计的?最近不缺这种大动向的新闻。
少数人倒是认出了一些端倪,因为圆桌上放的那把小刀子,其实和特巡厅调查员证件上的徽章如出一辙!
但是他们还是搞不太懂,毕竟那把小刀子只占了整个旗帜符号的中间一部分......
只有极个别人认出来了整体。
圆桌会议......
这是“讨论组”历年举办圆桌会议时,悬挂在场地后方的旗帜!这是“讨论组”的标志!!
范宁忽然豁然开朗。
他觉得自己想通了什么东西。
不对,准确地说,是找到了某种“词汇”。
他一直禁不住想找的、可以准确概括这种持续微妙的庆典氛围的词汇。
真是有意思。
好像亲历了一个类似前世知名的历史现场,而自己扮演的与之对应的角色,是那个叫“富特文格勒”的指挥家。
1942年,“黑色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