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0章 1380大明乌托邦(1/2)
贾邦奇和曾光混熟了,他是读书人,比神棍们有见识,知道在穷乡僻壤里闹腾不出什么大动静。
于是,一次闲谈中,他就跟曾光等人商量想要成事,最便当的办法,就是联合湘西当地土司,以他们手里的兵力做本钱,然后北上洞庭,沿长江东进,夺取南京,以此震动天下。
如此,其他地方教徒也可以顺势起事,从而达到推翻朝廷的目的。
说干就干!
贾邦奇为了体现自己是“君权神授”,写了一本叫《大乾启运录》的宣传手册,又造了一颗“太乾太极皇帝之宝”的印章。
然后让两名心腹带着自己亲笔书信和《大乾启运录》到湘西土司彭永年那里游说,让彭永年加入他们的团伙。
面对两个农民的空口白话,彭永年就是再傻也知道如何抉择。
起兵跟你们混
单挑大明
吃错药了吧
他立刻就把来人抓了起来,接着给贵州巡抚何起鸣和湖广巡抚王之垣发文,让这两位朝廷命官一起出手抓人。
毕竟平时这种顺手就能捞着的功劳不多,见者有份,而且事后也靠着他们二位向朝廷报功。
于是很快,造反团伙首脑除了曾光之外全部被抓获。
现在,摆在王之垣面前的就是这份案卷,里面在逃人员曾光的信息。
实际上,曾光案在大明影响甚大,贾邦奇和其所写《大乾启运录》被视为妖书。
生员贾邦奇、妖道金云峰、曾光的案子报到京城,不仅在于引起朝野的关注,是惊天大案,更是被张居正利用,成为整顿清议的理由。
是年,一些文人在著书立说、聚徒讲学的时候热心抨击朝政,称为清议。
对此,朝廷一直十分恼火,视为妖言惑众,无关乎当权者是高拱亦或者张居正。
而摆在王之垣面前的卷宗,清晰记录着在逃案犯曾光就是个妖道。
“妖道,妖道”
王之垣一番思索,很快就想到了破局办法。
这曾光以道士身份在湖广、贵州等地活动,交友甚多,而何心隐早年也曾拜入道门。
有无证据无所谓,捏造几份供词,就说何心隐和曾光有过接触,那他就可以以此派人抓捕进行审问。
如此抓人,完美避开敏感的禁讲学新政。
于是乎,王之垣马上行动,紧锣密鼓完备了口供,当即下文抓人。
把何心隐和谋反钦案联系上,这影响可不小。
就在湖广官差赶往孝感一旦抓捕何心隐的时候,已经接到京城风声的何心隐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果断躲回江西老家。
不管是何心隐还是魏广德他们看来,只要回老家,有乡邻照应着,就算湖广方面手段通天,也奈何不得。
毕竟,江西这边未必就卖你湖广官员的面子。
只不过魏广德、谭纶等人没想到的是,王之垣把何心隐和曾光案联系在一起。
涉及谋反的案子,江西官员就算不想管也不能。
于是乎,就算选择躲藏,但是湖广给江西发文抓人。
湖广方面给出的理由就是,经过秘密走访调查,何心隐和他的同乡罗巽,两人都曾经出家当道士,又都喜欢学习天文遁甲这些朝廷明令禁止的“妖术”,和妖道曾光似有联系,需缉拿归案审问。
对此,江西方面也不敢敷衍了事,只能将湖广行文移交吉安府抓人。
于是,何心隐在江西被拿下,并被解往湖广武昌。
应该说王之垣手段真的高明,知道还需要夺回江西很难抓人,于是用钦案为理由让江西不得不动手拿人。
魏广德知道消息,已经是一个月后,临近年关之时。
不过这个时候魏广德就是想再和张居正商量,尝试把人捞出来也是晚了,因为人已经死在牢中。
湖广给刑部上报,何心隐死于疾病,他从江西被押送湖广上得了病,没有挺过来,就死在牢里。
不过,更多人相信何心隐是被时任湖广巡抚王之垣命人杖毙于狱中,甚至还传出所谓何心隐临终的话:“君安敢杀我,亦安能杀我,杀我者张某也。”
其实这话,最早是黄宗羲《明儒学案》“泰州学案”中所载,杜撰成份很大。
毕竟,就算是王之垣也是不能够正大光明处死一个有功名在身的士子,何况还是江西乡试解元。
于是,消息终于还是传到京城。
“首辅大人,湖广之事,有些过了。”
内阁首辅值房,魏广德拿着收到的消息怒气冲冲找到张居正。
“善贷,何事如此愤怒。”
魏广德直接闯进值房,根本没理会门外的书吏拦阻。
他直接往里闯,那书吏安敢强行拦下他。
张居正从书案后出来,摆手让书吏出去,这才笑着对魏广德问道:‘到底何事,闹半天我还不知道我什么事儿做的过了。’
“何心隐的事儿,他被人杖毙于狱中,王之垣该当何罪”
若是经过官府审问治罪,魏广德也就不争什么了,就算欲加之罪也是如此。
不过不经审理直接在狱中被弄死,就有些过界了。
这是很恐怖的事儿,那就意味着官府可以肆意草菅人命。
在封建社会,人命关天的时代,也是不能接受的。
“他不是死于恶疾吗”
张居正迟疑着问道。
“呵呵,何心隐弟子从湖广传来消息,说是人被杖毙于狱中。”
魏广德很不客气说道。
“可有人证物证”
张居正淡淡开口问道。
一开始魏广德闯进来,张居正还以为是出了什么大事儿,知道是何心隐,自然也不担心了,情绪很快恢复。
被张居正这么一问,魏广德当即哑口。
“我记得之前看过湖广送来文书,那何心隐是因病死于狱中,若是被人杖死,则应有人证物证才可治罪湖广。”
张居正冷漠看向魏广德,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