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后金榜文(2/2)
充气筏子充气后长约一丈三尺,宽五尺五寸。两边各有两个气囊增加浮力。可乘坐四到五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为了防止被划破、漏气和进水,里外共有三层皮子。最外面是牛皮,其次是猪皮,其三是羊皮。每块皮子拼接处都是由人工细密缝制数重。质量虽然赶不上后世工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领先的。
给充气筏子充气的工具则是根据家用的“风箱”改制的“气筒”。如果三只气筒同时充气,可以在一盏茶的时间内将充气阀充好气。虽然充气阀的自身重量有些重,但完全可以满足野外活动的需要。
没几日,熊廷弼对杨林“归村并屯、修建堡寨、组建民团”一事做了明确回复。他说这事符合辽东当今的形势,只要能压缩建虏活动空间提高百姓的自卫能力,那么就可以去干。但是民团必须要掌握在官军手中,武器装备也要归官军掌管,这样才能避免有人图谋不轨。其中最重要的资金问题与筹建讲武堂一样,需要杨林自行解决。
杨林收到回复自然是很高兴。对熊廷弼这样支持自己很是感激。所以他不断告诫自己,一定要多赚钱,这样也好帮助熊廷弼不走原先历史的老路。
不过接下来没几天,熊廷弼却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原来在开原、抚顺、清河等边城发现了一些榜文。这些榜文不用说就知道出自后金方面。
榜文的中心内容就是招降辽东各地的明朝军民。说凡是城堡、屯堡守将和兵民投降大金的,可免死并保全家室财产。不过榜文里有段话却是极大侮辱了明朝君臣。
根据《明神宗实录》熊廷弼奏疏里对这件事的记载,努尔哈赤先是狂妄自大、僭号自称为朕。接着说大金为天所佑,而明朝为天所怪。为什么被天怪?老奴拿出宋徽宗、宋钦宗和靖康耻的例子来解释。因为宋徽宗收纳了辽国叛臣,招致金国出兵讨伐,完全是咎由自取。意思是明朝君臣上下就和宋徽宗君臣一样,上昏下聩、尸位素餐。你们最好和宋徽宗君臣一样,尝尝他们的些须苦难。
这榜文接着在辽阳、广宁这样的大城也出现了,结果闹得人心慌慌、谣言四起。衙役捕快们四处搜捕也没抓到张贴这些榜文的人,反倒是引得一阵鸡飞狗跳。
熊廷弼看完这榜文当时气急攻心一下就昏过去了,被救醒后靠着枕头沉思了良久。最后下定决心才提笔给万历皇帝上疏说这件事。他知道出现这种事自己是有巨大责任的,甚至可能被言官扣上一顶有罪的大帽子。所以他才深感这件事的麻烦。但是不上报又不行,只能咬牙认了。
其实要是杨林在,就知道这是后金在叆阳受到重挫后,搞的一种心理战和舆论战。目的就是我就骂你们大明君臣了能怎么地吧?气不过来打我呀!同时也知道后金在运用细作方面可是厉害的很。要是没有内鬼帮忙和策应,他们能隔着几百里把榜文贴到明朝的城池里?
万历皇帝现在身体不是很好,他接到熊廷弼的奏疏后顿时龙颜大怒,气的一阵剧烈咳嗽。他一边大骂建奴狂悖一边大骂大臣们无能,以致自己身为大明皇帝竟被塞外一支小小蛮族如此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情绪激烈时竟将所有的茶杯、茶碗打翻在地。顿时吓得太监、宫女们跪了一地。
不过好在熊廷弼也预知皇帝会生气,为了缓解皇帝的怒气和不满。他在第二道奏疏中着重讲述了努尔哈赤中炮落马,以及后金在叆阳连折杜度、额尔德尼和达尔罕这些精英人物的经过。
按时间顺序来讲杨林击退后金军在前,榜文出现在其后。可是熊廷弼在写奏疏的时候把这两件事的顺序改了一下,并以两封奏疏的形式一同呈送给皇帝。他先让皇帝听坏消息,然后再用好消息平息皇帝的怒火。否则不改顺序皇帝会为榜文一事一直生气。万一要是气出个好歹来,他熊廷弼项上人头可就不保了。
所以熊廷弼熊大人虽是正直之人,但不代表他是傻子。如何与皇帝相处并不冒犯其尊严和权威,是他们这些封疆大吏和能臣干臣必须掌握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