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 > 第1604章 钦定状元

第1604章 钦定状元(1/2)

目录

所以,张富在这封信上关于状元人选,也写的很明确了,建议父亲能让杨士奇作为状元,理由也很简单嘛:

首先人家杨士奇是有真才实学的,这一点从张鲁和各个大官的评价批注上也都体现得出来,清一色是好评,没有一个差评,这种情况稳定进入一甲的。张鲁之前纠结的无非就是此人安排到哪个位置呢罢了。

然后张富的劝谏第二点就又说了,杨士奇是弘农杨氏杨家的后辈,虽然不是嫡系,只是从支,但他仍然姓杨啊,代表的可依旧是弘农杨氏。而杨氏在司州最近半年确实出了很大力,君主确实要给与人家一点福利嘛!

杨士奇真做了状元,这就是对杨家的福利!杨彪的格局,绝对不会因为杨士奇是旁支就失落,相反,他一样会很高兴!甚至还可能对内部将嫡系子孙一个个数落一顿,督促他们好好读书去呢,算是内部的良性循环。

再加上杨彪这次主动请缨来当主考官,这也是一个信号,向太子索要权利的信号,索要福利的信号。张富既然答应下来了,那肯定是要信守承诺,给杨家名声的,刚好杨士奇的出现,完美解决了这一难题。

除了这个之外,作为主考官的杨彪,其实还是由一些小特权的:在长安阅卷时候,就属于他的主场作战,杨彪可没少花功夫这往下打点,因为杨彪官职很高,前来阅卷的官吏都没他官职高,那可不是向下打点嘛……

整个长安吏部、学部派遣过来的官员都被杨彪安排的妥妥当当——不得不说啊,杨彪这个度把握的是真好,打点送的礼都是些‘普通’的见面礼啊、特产啊等等小东西,也不是特别过分,不容易引起混乱。

然后杨彪也是非常拿捏人心,只送礼,不提任何要求。只是在阅卷时候,可能遇到了杨家后辈的试卷(部分人他认得出笔迹),就会忍不住连连赞叹,然后分享给旁边的几个官吏来看。

这些当官的哪个不是人精啊?大家谁不懂杨彪是什么意思呢?

再加上拿人手短,自然也都会给两分面子,接过卷子认真阅读一番。这读完了,只要不是特别离谱的——杨家自己也真的不会让特别离谱的子孙来考试的,丢杨彪他自己的人!就给一个顺水人情,批注一个好,这任务就完成咯!

主要是这种考试都是主观题,没有严格意义上所谓的正确答案,评判都只是看考官个人。

这玩意要说作弊吧,多少算一点,但是也谈不上多严重,只要这几个阅卷的人和杨彪不说,就没人知道。再者说,就算皇帝知道了,他也无从查证啊,人家阅卷者也有话说:我就是真心觉得此篇文章好,这玩意真没辙。

但你要说绝对公平吧,那倒也肯定称不上。毕竟杨彪这个主考官的身份,就有点算是张富特意给的。然后人家有钱有势主场作战,都花费了不少精力打点这些官吏呢,都出血了,总待要收获一点好处嘛……

总之,这些事情都非常简单,水到渠成,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要说整个环节里面最难的,还属于杨彪识别杨家晚辈的字迹。毕竟交上来成百上千份卷子呢,密密麻麻的文字一百人看得都眼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