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缩减开支,裁减无用人员(2/2)
他想起上任初在信访局看到的场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为了办个低保,在各个部门之间来回跑了八趟。
“钱书记,您还记得张大爷的事吗?他儿子工伤去世,儿媳改嫁,就剩个小孙子相依为命。”
“就为了每月那三百块的补助,愣是被推来推去两个月!这种事,咱们见一次就得管一次!”
钱仲秋的神色渐渐凝重,沉默许久才开口:“行,干!不过得讲究策略。”
他起身拉开抽屉,翻出张泛黄的照片,“你看这张,二十年前咱们刚工作那会儿,办公室就三张桌子,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照样把工作做得风生水起。”
“现在倒好,大楼越盖越高,人越来越多,效率却越来越低。”
两人正说着,窗外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声。
推开窗一看,信访局门口围了群人,几个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和一位农民工模样的汉子推搡。
周志高脸色一沉:“下去看看!”
等他们赶到时,安晴带着纪委的人已经到了,她穿着笔挺的正装,眼神冷得像把刀:“怎么回事?说清楚!”
原来那农民工老陈在工地摔伤,包工头跑路,他来信访局求助,却被工作人员以“材料不全”为由推了出去。
“俺腿都瘸了,咋来回跑?”老陈红着眼圈,裤腿上还沾着干涸的血迹,“你们坐办公室吹空调,咋就不能替俺想想?”
安晴转身盯着信访局的王科长,声音像冰碴子:“王科长,上个月刚签的‘最多跑一次’承诺书,您是当废纸了?”
她掏出手机,“现在就给我查,他的材料到底差什么,要是故意刁难……”
话没说完,王科长已经脸色煞白,哆哆嗦嗦地掏出老陈的材料:“对……对不起,是我们工作失误!马上办,马上办!”
周志高看着安晴雷厉风行地解决问题,心里暗暗佩服。
等人群散去,他走过去说:“安书记,看来你的‘铁面’名声又要更响了。”
安晴却自嘲地笑了笑:“周市长,我现在就像只刺猬,看谁都像腐败分子。”
她顿了顿,目光望向远方,“不过也好,至少老百姓能少受点气。”
当天晚上,周志高和钱仲秋在办公室熬到深夜,终于敲定了编制精简方案。
方案里不仅明确了各部门的裁员比例,还特意设立了“民生服务岗”,把裁撤下来的人员中真正有能力的,安排到社区、乡村等一线岗位。
“咱们要让那些喊着‘没编制没干劲’的人看看,为人民服务,从来不是靠一张纸!”钱仲秋拍着桌子说道。
方案公示那天,市政府大楼炸开了锅。
有人跑到周志高办公室拍桌子,说这是“卸磨杀驴”。
也有人偷偷往纪委寄匿名信,举报所谓的“黑幕”。
但周志高和钱仲秋不为所动,带着各部门负责人一家一家走访,耐心解释。
安晴更是直接放出狠话:“谁要是敢在这节骨眼上搞小动作,新账旧账一起算!”
三个月后,当第一笔节省下来的资金投进新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时,周志高站在工地前,看着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忙碌。
一位推着三轮车卖冰棍的大爷路过,硬塞给他一根冰棍:“周市长,听说这是用省下的‘闲人钱’盖的?”
“好啊!就该这么干!”
“这样我们办手续都能简单不少,无需这么麻烦。”
周志高笑了笑,三轮车拖着泡沫箱子卖冰棍,还真是让人怀念,他也有很长时间没有见到。
也许,这就是最淳朴的民风,也是底层老百姓的生存方式。
若城管部门没有整改前,这位大爷肯定不敢,而现在他却不再有那些顾虑。
走在阳市的街道上,周志高看到了人来人往,也看到了街边规划出来的地摊位散发的人间烟火味,心中不由得涌现出自豪。
因为这样的改变,正是他努力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