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檀石槐有个大胆的想法(1/2)
第343章檀石槐有个大胆的想法
檀石槐很清楚,内部不稳的情况下,绝不能贸然向强敌发起进攻,否则一旦失利,自己就再也没有回天之力了。
他的容错率还是太低,这取决于鲜卑部落联盟的先天不足,与汉帝国不能同日而语,只是一次失败就让他的地位受到了动摇,这种事实让檀石槐非常愤恨。
他把宣称要荡平鲜卑的袁树当作了生死大敌,一边整顿内部,一边谋划着向并州发起报复性进攻的方案。
不过他并没有着急发起报复,因为他清楚,他没有第二次失败之后东山再起的能力,如果第二次依旧失败,他所面临的就是死亡,他的政权就会崩溃。
所以他非常小心谨慎。
在征讨西部地区的某些羌人部落的同时,他安排心腹向南渗透进入并州探查并州的具体情况,并且向那些前来草原做生意的汉人商人打探袁树的相关消息。
结果自然是让他又是愤恨又是认同,还有担忧。
愤恨很好理解,因为他确切的得知了袁树下令停止对鲜卑输入铁器的号令,整个并州从此都不会再向鲜卑售出铁器,鲜卑人获取铁器的一大渠道就此失去。
据说这是袁树一抵达并州之后没几个月就下达的政令,为此还对内部进行了一番清洗,消灭了不少不听话的人,把他们都杀死了,这样才顺利推动了这个政令。
尽管中部鲜卑的某些部落依然要求这些商旅提供铁器,并且愿意为此加价,但是商旅还是表示有命赚钱没命是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和钱比起来,还是命更重要。
这个州牧连太原王氏都能铲除的一干二净,整个并州还有谁是他不敢杀的
更别说商旅从出发到返回都要按照固定路线行进,还要接受军队多达六次、七次的检查,根本不存在任何蒙混过关的可能性。
这是檀石槐感到愤恨的原因。
至于认同,这一点很微妙。
因为作为一个领导者,檀石槐也非常认同对内部敌人大力镇压、铲除的行动,这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他的崛起靠的是战功,但是他不能总是靠战功来确立自己的一切,他也需要通过杀人来彰显自己的权势,渲染一种恐怖氛围,让这种恐怖氛围成为自己权力的一部分。
所以在发起复仇行动之前,檀石槐首先选择对内开刀,杀了一些人,渲染了一下恐怖氛围。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檀石槐认同袁树是一个合格的统治者,只有统治者才会这么做、才应该这么做。
最后,就是担忧了。
袁树是一个合格的统治者,这一点值得担忧。
袁树不允许并州向鲜卑出售铁器,这必然会影响鲜卑人铁器的数量,甚至会导致其他渠道的价格上涨,会增加鲜卑人获得铁器的成本,这是很不利的。
这两点同时发生,已经让檀石槐感到棘手了。
而第三点,就更为致命。
檀石槐散布到并州境内的哨骑探子走访多地,发现汉人在并州北部各郡内建设起来了很大的聚居点,每一个聚居点都有很宽、很高的围墙,范围非常大,聚居的人也非常多。
而且他们还注意到那些低矮破败的城池正在被整修,这一片地区仿佛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到处都能看到挥汗如雨不断工作的汉人。
这一情况搭配着檀石槐从商人口中得知的消息,让檀石槐陷入深深的担忧之中。
这些商人告诉他,袁树对并州边防的现状极度不满,正准备按照自己的方案建设起全新的边防体系,主要就是建设大规模农庄、修缮城池,以此作为定居点。
而且据说袁树还从很多有钱人手里收缴了规模庞大的人口和土地,还有很多财富,袁树将这些资源都投入到了这场大建设行动之中,看样子,是要走更加坚决的防御路线。
而与此同时,檀石槐又听闻袁树开始在并州招募猛士充入军队当骑兵。
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在檀石槐的脑袋里勾勒出了一幅画面。
以后如果鲜卑骑兵再次南下入侵,面对的就是有更高城墙保护的城池和同样高大的围墙保护起来的农庄,里面的汉人有充足的武器和粮食能够坚守,而缺少攻城能力的鲜卑骑兵对此会非常的无奈。
那些容易抢劫的散居的农村不复存在,防御力低下的小型聚落也很难找到,似乎所有的汉人人口都被袁树集中起来,放置在了防御壁垒之后,且总是有人放哨,总是有人看管。
他们要么绕开这些城池、农庄,选择继续南下,到内地碰碰运气,要么就只能与这些防御壁垒死磕。
但这也并不保险,汉人显然不是只会防御不会出击的类型,袁树招募骑兵就是显而易见的主动进攻的迹象。
之前南下,呼兰吉所部就是被袁树麾下的汉军铁骑正面击溃的,侥幸逃回来的人声泪俱下的描述那些骑兵人人着甲、精锐非常,绝非鲜卑骑兵可以正面对抗。
如果这样的骑兵越来越多,那么鲜卑骑兵就要一边面对不善于攻打的城池和庄园,一边防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汉军骑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