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汉江水电站开工(1/2)
有大才加盟,又有系统奖励的科研设备和技术资料,这个时空位面的中国和世界最先进国家在同一时间进入到了对喷气式飞机的研发之中。
只不过新战机的研发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情,短时间内不会对今后的战事起到帮助,更多是着眼于五年后立国之战的未来投资。
除了风洞设备,系统还奖励了装机总量达到三万千瓦的发电机组。
pS:各位首长有没有猜到增加发电量的目的?
随着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今整个鄂豫皖边区的发电量已经越来越跟不上产能扩张节奏了,尤其是武汉地区的几座大型工厂,对电力的需求极为旺盛,目前已经成为了限制边区工业发展的桎梏。
这个奖励可算是解了燃眉之急啦!
可是硬件设备有了,赵骥遍览整个边区人才储备,却找不到一个具有电力专业背景的人。
没办法了,只有求助陕北中央了。
中央很快就给鄂豫皖边区派来了一名水电专家——吴震寰。
吴震寰这个名字对后世人比较陌生,大家更多知道的是他的父亲吴玉章。
吴玉章先后参与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在经历多次救国理想破碎后,于1925年加入我党并参加了南昌起义,是着名的延安五老之一。
建国后,吴玉章作为首届中央政府委员在大典时登上天安门城楼,也是人大的首任校长,但他更为后人熟知的是他在文字改革方面的深远贡献——汉语拼音和简体字。
吴震寰受父亲影响早早就在法国留学期间入了党,他在法国学的是水电专业,毕业后又在当地的电机厂工作多年。
凭借出众的专业能力,吴震寰在1933年被苏联聘请为国家计划局水电顾问,参与了当时苏联最大水电站——第聂伯河水电站设计、施工全过程。
抗战爆发后,吴震寰毅然回国,按照伍豪同志的命令留在国统区主持建造了当时西南地区最大的水电站——桃花溪水电站,目的就是为重庆的兵工厂提供电力,帮助国军在正面战场顶住倭军进犯。
pS:这个水电站直到今天还在运营,当然,升级扩容过的。
吴震寰在国统区过得极其压抑,一方面是因为身份无法公开的缘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行事作风在国府内部格格不入,还发生过因为不肯贪污公款而遭到怀疑的事情。
接到中央要求自己回归组织搞水电建设的命令后,吴震寰毫不留恋地就抛下了自己在重庆的全部家当,带着妻儿搭乘四明商社的货轮一路秘密抵达武汉。
不管是冲吴玉章这位本党元老的面子还是吴震寰本人,赵骥都选择了亲自出门迎客:“震寰同志,欢迎你回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