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奇袭宜昌(2/2)
四川军阀其实也是很重视军工生产的,可以自产步枪和机枪等轻武器,甚至还由德阳人刘庆恩自行设计出了刘氏半自动步枪,可囿于地处内陆难以越过外省军阀的地盘进口设备,所以始终未能实现火炮自产,就连斥资进口都做不到。
在第六军的重炮轰击下,没等步兵发起冲锋,当面的川军两个师就直接崩溃了。
同出川军一脉的第六军战士们沿途一边追击一边大喊招降:“别跑啦,缴枪不杀,宜昌已经丢啦,你们跑也没地方跑的,都乡里乡亲的,赶快投降吧!”
川籍官兵既无打内战的动力,又对国府和中央军颇感不满,眼下前有追兵后无退路,何况面对的还是威名赫赫的原模范第一师,按照四川军阀以往内斗时养成的不成文潜规则,川兵们把枪一丢席地而坐就算是认输啦,赢家是绝对不能在这种情况下还随意杀人的。
民国初年,整个四川分出了大大小小百余个军阀彼此抢地盘,这种放在其他省你死我活的血腥内斗在四川却极度“文明”,经常前边男人在打仗,后方的婆姨们却在一张桌子上打麻将。
打仗的方式也以“火力展示”为主,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真打,一方在认识到自己技不如人时通常都会自行认输。
就算真打输了也不要紧,赢家会好好供养输家的老婆孩子(不是曹操那种),关系好的还会给输家留下些边边角角的地盘,不会赶尽杀绝往死里逼,比如四川王刘湘就在打败自己的远房叔叔刘文辉后给对方保留了西康地区作为养老地。
第六军军长孟浩然战前就跟全军战士说明了川军的这些潜规则,免得因为误会误伤而激起川军士兵的拼死反抗。
果然,在战士们严格按照川军潜规则办事的情况下,两个师的川兵们大多连逃都懒得逃,很干脆的就选择了就地投降,在不到一个整天的时间内就完全结束了战斗。
用某位国军名将的话来说,抓猪都没这么快的。
短短几天时间就丢掉了宜昌这个峡口要地,当战报送到刘峙面前时,之前在重庆南山官邸里信誓旦旦要一举击败中野的刘大将军顿感天旋地转,眼白一翻就晕死了过去。
这忒么怎么跟校长交待,拿不到中野的工厂又怎么赔偿夫人损失的私房钱?!
战役最高指挥官病倒了,这仗自然也就没法打了,刚开到半路的第五十四军和第七十一军不等命令就自行撤回了奉节这个刘备当年临死前亲自镇守的川口要隘,陈鼎勋也急率第四十七军弃守秭归跑回奉节,生怕被中野追上来乘胜掩袭重庆。
宜昌一丢,三峡就失了两峡,消息一旦传开,陪都重庆肯定会因此大地震,甚至整个国军的战后受降进程也会大受影响。
刘峙不敢上报宜昌失守,他强撑着病体给长沙的薛岳发去了一封言辞恳切到可以说是低声下气的电报,苦苦哀求薛老哥大人不记小人过,求他务必看在党国的份上拉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