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申曲涅盘演变到沪剧的艰难历程 > 第251章 橱窗玫瑰

第251章 橱窗玫瑰(1/2)

目录

战后,慕钱沪剧团复出,原班人马换了一半,在抗日斗争中牺牲的有老班主,钱盘春、顾真(红姑)夫妇,慕钱沪剧团团长慕容雪钱殊夫妇。

钱盘春的大女儿,钱晚雪在一次与日军战役时,为掩护女子别动队,献出了青春。

深入

大儿子钱凯潜入国军,曾因冒死在日军围困下,救了戴笠一命,被戴笠留在身边。

二儿子钱彦长期在苏区战斗,后派往延安抗大学习。

钱家沪剧班底,只剩下了钱晚秋、钱晚夏两姐妹,坚持运作戏班。

在风雨飘摇的年岁里,钱家沪剧班底,这一曾名动四方的戏曲世家,如今却只剩下了钱晚秋与钱晚晚夏两姐妹。

犹如一叶扁舟,在戏曲的汪洋大海中奋力挣扎,坚持着不让这百年传承的灯火熄灭。

钱晚秋,班中的灵魂人物,她的嗓音清脆如泉,唱念做打皆能独当一面,是沪剧界公认的新秀翘楚。

而钱晚夏,则是那细腻温婉的小生,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皆能牵动人心,仿佛从画中走出的人物,为沪剧增添了几分不可言喻的韵味。

面对班底的解散、观众的流失,以及经济上的重重困难,两姐妹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以一种近乎倔强的坚韧,默默扛起了复兴钱家沪剧班底的重任。

她们白天四处奔波,或是在街头巷尾卖力演出,或是在茶馆小馆里寻求赞助,夜晚则回到简陋的戏班里,一遍遍排练,从唱腔到身段,从剧本到布景,力求每一个细节都能完美无瑕。

在那个寒冬腊月,当大多数戏班都已歇业,钱家姐妹却在破旧的戏台上,用一场场精心准备的沪剧,温暖了每一个走进戏园的心灵。

她们演绎的《碧玉簪》、《长恨歌》等经典剧目,不仅重现了沪剧的魅力,更唤醒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与热爱。

渐渐地,钱家姐妹的努力开始有了回报。

一些老戏迷被她们的坚持所感动,纷纷自发组织起来,为戏班筹集资金,宣传演出。

更有一些年轻的观众,被沪剧的独特魅力所吸引,成为了钱家班的新粉丝。

随着口碑的传播,钱家沪剧班底的演出开始有了固定的观众群体,甚至受邀到各地进行文化交流。

沪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钱晚秋与钱晚晚夏的手中,再次焕发了生机。

在这个过程中,两姐妹也深刻体会到了团结与坚持的力量。

她们知道,虽然前路依旧漫长且充满未知,但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钱家沪剧班底,在钱晚秋与钱晚夏的共同努力下,不仅成为了沪剧界的一股清流,更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光辉典范,让世人见证了艺术不朽的魅力与生命力。

还有两兄弟,钱彦、钱凯,在军队里升任高官,但是钱彦在苏区,钱凯在石头城,一家人很难见一次面,正如父母亡,家就散了的古语。。

在演出新编沪剧《玻璃窗里的玫瑰》前,新团长钱晚秋和钱晚夏,都会在舞台中央向观众提议为抗战牺牲的老团长们,以及为抗战所有牺牲的烈士默哀三分钟。

《玻璃窗里的玫瑰》

【序幕】

民国37年的上海,夜晚依旧灯火辉煌,霓虹灯下的百乐门舞厅内,音乐悠扬,人影绰绰。

百乐门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东方。

剧场内,音乐悠扬,如同潺潺流水洗涤着人们的心灵,人影绰绰,每一个舞动的身影都在这光影交错中诉说着各自的故事。

舞台中央,一位身着华丽长裙的女子翩翩起舞,她轻盈的身姿如同夜风中摇曳的柳枝,每一个旋转、每一个步伐都精准而充满魅力。

她就是白玫,一个拥有倾城之貌与动人舞姿的舞女,她的名字在上海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白玫的舞步仿佛有魔力,能瞬间将观众带入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她的长裙随着舞动而飞扬,如同绽放的百合,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她的眼眸深邃而明亮,仿佛能洞察人心,每一个眼神的交流都让人心生涟漪。

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白玫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她曾是一位出身名门的小姐,因家族变故而流落至此。

但生活的苦难并未将她击垮,反而让她更加坚韧。

她用自己的舞姿征服了上海滩的权贵与名流,成为了百乐门舞厅的台柱子。

这一夜,白玫的舞蹈格外动人。

她仿佛将所有的情感都融入其中,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柔情。

观众们被她的舞姿深深吸引,纷纷鼓掌欢呼。

然而,在舞台的一角,一位身着西装、面容冷峻的男子却紧盯着白玫,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复杂的情绪。

这位男子名叫陈文辉,是白玫曾经的青梅竹马。

他因家族恩怨而离开上海多年,如今归来,却发现白玫已成为了舞厅的明星。

陈文辉的心中充满了愧疚与痛苦,他决心要找回曾经的白玫,让她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

随着音乐的结束,白玫缓缓走下舞台。

文辉趁机上前,想要与她交谈。

但白玫却仿佛没有看见他一般,径直走向了后台。

陈文辉并未放弃,他决定要揭开白玫心中的伤疤,让她重新面对过去,迎接未来。

在那个被历史风尘轻轻抚过的夜晚,舞台后台的每一寸空间都似乎蕴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陈文辉,一位身着朴素学生装、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无尽渴望的青年,手持那本泛黄的《新民主主义论》,站在昏黄的灯光下,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正为身旁的白玫缓缓读着一首描绘未来愿景的诗。

诗句间流露出的不仅是文字的韵律美,更有对理想社会无尽的向往与追求,它们如同一股暖流,悄悄融化了两人心间的壁垒。

白玫,一位身着华丽长裙、面容温婉的女子,本是这繁华舞厅中最耀眼的存在,此刻却在这简陋的后台,被陈文辉的话语深深吸引。

她的眼眸里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那是对知识的敬仰,也是对灵魂深处共鸣的渴望。

随着诗句的起伏,留声机里偶然流淌出的悠扬旋律,仿佛是大自然最细腻的安排,引领着两人不由自主地踏出了舞步。

灯光在这一刻奇迹般地转为暖黄色,温柔地包裹着这对不期而遇的舞者。

它与舞厅外那冷漠的蓝光形成了鲜明对比,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交汇,一边是现实的浮华与喧嚣,另一边则是心灵深处的宁静与纯粹。

在慢板华尔兹的旋律中,陈文辉与白玫缓缓旋转,他们的步伐虽略显生疏,却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默契与和谐。

每一个转身,每一次眼神交汇,都像是在讲述一个关于梦想、爱情与信仰的故事。

随着舞曲的深入,周围的一切仿佛都静止了,只剩下他们二人,在这方寸之间,用舞步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梦想篇章。

陈文辉手中的《新民主主义论》不再仅仅是书本,它成为了连接两颗心的桥梁,见证了在这个特殊夜晚,两个灵魂因共同的理想与追求而紧紧相连。

最终,当最后一个音符缓缓消散在空气中,两人停下脚步,相视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对这份意外邂逅的珍惜,也有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

在那个被暖黄灯光温柔拥抱的夜晚,陈文辉与白玫不仅跳了一支舞,更在彼此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那是关于改变、成长与共同奋斗的美好愿景。

而这一转折,将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携手前行,探索更加广阔的世界。

于是,一场关于爱情、救赎与重生的故事在上海滩悄然上演。

白玫与陈文辉的命运再次交织在一起,他们将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然而,在她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忧伤与渴望。

情景沪剧《玻璃窗里的玫瑰》

第一幕:邂逅(百乐门旁的一座西式洋房的一大片嫩绿的草坪)

一个偶然的机会,白玫在百乐门舞厅外又偶遇了陈文辉,一名满腔热血、追求进步的学生。

陈文辉被白玫的舞姿深深吸引,更被她那双似乎能看透人心的眼睛所打动。

他不顾世俗的眼光,主动上前搭话,两人由此展开了一段跨越阶级的友谊。

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们频繁相约于黄浦江畔,共谈理想,分享彼此的世界。

陈文辉用他的知识和热情打开了白玫心中的另一扇窗,让她看到了外面广阔而自由的世界。

而白玫虽然与前男友陆鸣保持着联系,但她以她独有的温柔和理解,给予陈文辉在动荡时代中难得的慰藉。

第二幕:百乐门街角的咖啡馆(午后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在古老的木质桌面上)

白玫身着简约的棉麻连衣裙,头发随意地挽在脑后,与陈文辉相对而坐。

两人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彼此的依恋与不舍,但这份深情却被周遭环境的压抑氛围所笼罩。

咖啡馆外,偶尔传来的汽车喇叭声和行人的嘈杂声,似乎都在提醒着他们,现实世界的残酷与无情。

陈文辉(紧握着手中的咖啡杯,眼神坚定而忧虑):

“白玫,我知道我们的爱情在许多人眼中是不被接受的。

但我是真心的,我愿意为你放弃一切,只求能与你相守。”

白玫(轻轻抚摸着手中的手帕,眼中闪烁着泪光):

“文辉,我又何尝不是呢?

但我们是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

你是受人尊敬的学生,而我……只是一个在舞厅里卖笑的唱沪剧的舞女。”

陈文辉(激动地握住白玫的手):

“白玫,别这么说!

在我眼里,你是最纯洁、最善良的。

那些世俗的眼光,我根本不在乎!”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身穿军装的男子走进了咖啡馆,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寻着,最终定格在了白玫身上。

那是白玫在百乐门时的常客,一个有权有势的美军军官。

他微笑着向白玫走来,打断了两人的对话。

军官(带着挑衅的笑容):

“哟,这不是白玫吗?

怎么,在这里会老情人呢?”

白玫(强作镇定,试图摆脱军官的纠缠):

“约翰先生,您误会了。

我只是和朋友在这里喝杯咖啡。”

美国军官(不屑地瞥了陈文辉一眼):

“朋友?哼,我看是情人吧。

不过,白玫,你要记住,在这个乱世里,只有我能给你想要的生活。”

(说完,军官便强行拉着白玫离开了咖啡馆,留下陈文辉一人坐在原地,眼中充满了愤怒与无助。)

第三幕:白玫的公寓(夜晚,窗外是灯火阑珊的上海滩)

白玫独自坐在窗前,手中拿着一朵已经枯萎的玫瑰,那是陈文辉送给她的。

她的眼神空洞而迷茫,仿佛在回忆着与陈文辉的点点滴滴。

美国军官(推门而入,带着几分酒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