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新天”计划(1/2)
202x年10月31日。
这是注定被载入人类史册的一天。
由巨浪核工业科技公司、华夏南风电网、琼岛政府共同建设的,世界上第一座民用可控核聚变能源发电站已建成,即将投产。
琼岛西南部海岸,一座高达二百米的白色混凝土建筑格外显眼。
这正是巨浪推出的第二代可控核聚变能源发电装置——逐日一号。
“逐日一号”按正常功率运转,每年可生产2500亿度清洁电能;
这已经远远超过了琼岛目前的社会总耗电量。
按照巨浪集团定下的计划,“逐日一号”将在发动后的一周内,全功率运行。
即使通过海底电缆将电力运往远方,也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废电。
但等核聚变装置稳定后,将转入低功率运行模式,保证整座琼岛及周边各岛屿的用电。
届时,岛内的其他发电设施将逐步停运,直到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接入“逐日一号”后,琼岛的民用电费将得到大幅度降低——
每度电仅收取0.09元华夏币,是原先电费的七分之一不到。
这对普通百姓的生活产生多大影响,已不言而喻。
当然,工业及商业电费仍保持原先的价格;
在核聚变能源发电普及全华夏后,才会迎来大幅度降价。
如此重要的时刻,巨浪集团现任董事长安澜自然也来到了启动仪式现场。
面对台下众人,安澜神情严肃说道:
“可控核聚变能源的飞跃性进展,需要感谢为此默默付出的伟大科学家和科工人员;”
“另外,我还想要感谢一个人——巨浪集团名誉董事长:唐长川先生。”
“正是在他的全力支持下,可控核聚变技术才能如此迅速由理论技术转化为实践技术。”
“在此,我向全世界做出庄重承诺:”
“巨浪集团将永远致力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此志不渝!”
“另外,借今日如此重要的场合,我要完成唐长川先生的一项遗愿。”
“巨浪集团正式将企业口号变更为:共享,共赢,共同富裕。”
话毕,台下响起极其热烈的掌声。
人们发现,掌管巨浪集团四个多月以来,安澜的气场变得愈发强大。
准确的说,她越来越像唐长川了。
这是一件好事,说明唐长川的理想,找到了最好的继承者。
从今日开始,全华夏各地已建成的核聚变能源发电站将陆续投产。
另外,高丽首都汉城、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整个意代利北部地区,也各有一座核聚变发电站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六月可相继投产。
也许还有人不愿承认,但巨浪集团确实推动了人类文明,朝着下一个阶段迈进。
结束了琼岛的行程,安澜再次动身前往华夏西北部的大漠深处。
巨浪集团在此还有一个极重大的项目——“新天”计划。
今年初,可控核聚变项目取得进展时,唐长川脑子一热,就成立了巨浪星环太空探索公司。
此举旨在推动可控核聚变技术在太空探索项目上的探索;
唐长川目光长远,看到了科技高度发达后,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必须性和急迫性。
其根本上,仍是对资源开发与分配问题的重视。
科技高度发达后,世界人口将迎来不可避免的膨胀。
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似乎并不支持这一论点。
但唐长川认为,这只是由政策和技术发展带来的短期效应;
长远来看,人类的总人口依旧是随着科技发展而增长。
除了能源以外,土地资源的缺乏也是人类将面对的重大问题。
所以探索星际新地,迫在眉睫。
但后来他想明白了:
与其苦哈哈探索太空,不如先改造地球环境,让其足以容纳更多人类生存。
在安澜(实际是唐长川)的授意下,星环公司的项目减速;
另外,巨浪成立“大禹地质开发公司”,“新天”计划也被提出。
“新天”计划旨在,通过科技的力量,改造地球上不宜人类生存的地带,使其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其实人类早就掌握了改造生态环境的技术,如:
海水淡化、制沙成土、人工造林等。
但因其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能源,实在算不上高效的办法。
但这些对于巨浪来说,压根就不算是难事。
“安董,这是进入无人区前的最后一个城镇了。”
站在高处,安澜将这座无名的小镇记下。
两天前,她还在世界经济中心办公,享受着人类科技发展带来的各项成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