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双桥 > 第220章 制定阳光捡漏计划书。

第220章 制定阳光捡漏计划书。(2/2)

目录

西河县是贫困县,国家至少拨款用于修路、渠道建设、疫病防治、教育扶贫……

与直接的扶贫资金、贷款比,地方政府更看重各种优惠政策。

扶贫资金不仅要专款专用,还要复杂繁琐的的申报程序。

报表,来往账目明细表,文件打印费(做一个附表文件规定扶贫基金怎样花)、财务支出表,清单,收据、钢笔、油笔、复写纸、打印机油墨费····

一个黑乌鸦把自己洗白变成小鸟依人的白天鹅,曹亚丽说了一句大实话:“国家对西河县的优惠政策,意味着广大的市民收益。”

西河县被评为贫困县,普通市民不以为耻,反而为荣。

国家的优惠政策也接踵而至,只要是下岗失业人员,国家对这些人员再就业减免赋税,那是自然的。

于是西河县一些人就往下岗失业人员上靠,只要投机钻营进入“下岗失业人员”,他们的孩子,在外省考上大学的免费。

于是西河县社区街道的介绍信满天飞,这些孩子是学校的贫困生,可以减免各种学杂费。

家长错了,虽然占了一点便宜,但是跟自信阳光的孩子相比,是多么的不值得,因为孩子缺少一个纯真的天空。

西河县被评为贫困县的消息传到县城,县城鞭炮声响彻了县城的大街小巷,鞭炮一度脱销。

有一个趋炎附势迂腐的文人,还写了一幅对联。

上联:日月知心,父母官齐争西河贫困县。

下联:春风得意,老百姓共享西河优惠果。

横批:惠及市民。

有一个人看到这幅对联。

嘿嘿

他冷笑了几声。

他情不自禁的心里默念着。

迂腐,那一个穷酸文人谄媚到这个程度。

这个人就是西河县民政局长刘世杰,西河县被国家列为贫困县,而他作为民政局长,感到这份担子更重了。

坦诚的讲,刘世杰现在还不是一个贪官。

他在撰写报告,刘世杰发现一个巨大的悖论。

他在民政局长的位置上,工作已一年多了。

贫苦、疾病、失业、家暴这些问题,都是最基层的贫民。

一个贫苦家庭,给无偿支援几头绵羊脱贫,结果就把救济的绵羊给宰了。

煮一锅大煮羊肉就给吃了,不但没有脱贫,反而欠下了饲料钱,而越来越贫穷了。

一个妈妈孩子得了白血病,她从民政局苦苦哀求,领到一万元给孩子治白血病的救命钱,却跑了,远嫁他乡,把孩子丢弃在医院里。

一个贫苦的爸爸,跑了无数趟,辛辛苦苦领到孩子上学的伙食补助款,就下了酒馆,喝的是烂醉如泥,酩酊大醉。

一顿饭,就把孩子的那点伙食补助,糟蹋的所剩无几。

这些最底层的平民,他们经济窘迫,在贫苦的环境中的恶性循环,但总是四面楚歌,无路可跑。

民政局每年的开销达到五百万到一千万,但是改变家庭命运却收效甚微。

救济金没能给这些家庭改变,救济金反而成了一种施舍。

民政局长刘世杰也在思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们能做什么可以改变一个家庭?

为什么民政局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家庭还在原地打转?

种下的是小麦,收获的是稻草,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这对民政局长刘世杰打击很大,辛辛苦苦的工作,花费数千万资金,工作是一个零,这让他内心里没有一点成就感。

民政局长刘世杰为了摆脱这种困境,要做一个巨大的改变,先从自己开始,他在学习。

他在看一篇专着《贝弗里奇报告》,这是世界福利之父,专家威廉.贝弗里奇的专着。

一个自信现代的国家,如何看待社会问题?

体验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这种福利思想影响力对社会的稳定不可低估,已经根植在人们的思想中。

体现了人人有房住,家家有小孩上学的民本思想。

但是《贝弗里奇报告》也不能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西河县大量的青壮年涌入城市,在农村有大量的留守老人,即便给老人救济金,有的老人也吃不上饭。

最大的问题就是老人孤独,孤独对一个学者可以思考,但是对一个老人漫漫长夜,在心理上无疑就是一种折磨。

这个问题刘世杰解决不了,但是有一个问题刘世杰可以解决。

一个小孩只要受到一定的教育,掌握一定的技能,就会融入社会工业文明的大潮中。

不像他们的父辈对工业文明一无所知,现代文明最基本的标志,就是人的安全与人的健康。

这些有了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孩子,一定不会像他们父辈一样,在粉尘浓度大的矿井下作业。

也不会为节省一个口罩,舍不得戴口罩,产生矽肺病,而最后无钱医治。

导致社会阶层关系紧张,失序的矛盾追加给社会,于是上访,问题得不到解决,再怨恨社会。

如果一个政府不为全民服务,那么一个政府就没有生命力,可这样的服务值得吗?

刘世杰思考了整整一个月,想出了一个《阳光捡漏》计划。

西河县是贫苦县,那些外出打工的人大多数在矿井、建筑、筑路隧道危险系数高。

好多意外的打工者,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

于是就出现了黑山村小学,金晓茗学生的那种状况。

虽说政府减免了学费,但是那些孩子离家十几公里。

住宿费、伙食费、车费对一个贫苦的家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西河县有7个乡,每个乡有十个行政村,每个村有十个这样的孩子,一个乡就有100人,全西河县就是700人。

一个孩子的苦难是苦难,700个孩子就是一个数字而已。

刘世杰在这个时候,还是有担当,能救700个孩子工作也行,于是他就写了一个《阳光捡漏》计划。

这是文教局的事情,但必须的民政局牵头,打报告要钱。

刘世杰在阳光捡漏计划书,重点用黑笔描出来。

孩子的可塑性好,只要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就能改变一个家庭。

这种投资少,阳光捡漏计划和救济贫苦的家庭比较,所获得的收益要大于十几倍。

但是投资长,见效慢,获得的民意支持率低,政府落不下好名声。

但是长远还是国家受惠,这就是阳光捡漏计划书大概的内容。

刘世杰经过人生的体验,阳光捡漏计划书并不是他凭空想象。

他们兄弟俩,都是妈妈节衣缩食。

他也是贫寒子弟,现在已经成了局长了,就是弟弟刘世雨家庭困难,妈妈虽然选择他。

弟弟也是一个高中生,在部队当兵也是一顶一的好手,没有给刘家丢脸。

弟媳妇,陆呦呦是大学生,是知识分子家庭。

还有金城市长祁连雪,从一个穷小子成了市长,西河县县志已立了传。

这些贫苦孩子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还有一次刘世杰到北京去,发生了一件奇遇……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