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向教皇发动十字军 > 第366章 要断章取义《不要断章取义》

第366章 要断章取义《不要断章取义》(1/2)

目录

第366章要断章取义——《不要断章取义》

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往往有着不同的经济状况、不同的社会需求。

社会是顺应着时代而不断变化的,当然很多人不承认这点。

他们朴素的情怀里,总是觉得有许多东西始终不变,又或者过去存在一个某某黄金时代,只要回到那个时期,一切当下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这种想法并不特指谁,而是许多人都如此。

反应到宗教上来说,便存在着各种所谓的“原教旨主义”者。

有些“原教旨主义”是为了扳倒当下垄断释经权的权威,而还有的“原教旨主义”是“真信”了原教旨……

【当禁月一过,就在你们遇见多神教徒的地方杀他们,捉住他们,围困他们,埋伏他们。】

——《忏悔章》

很多时候,这段话都被拿来鼓动对抗异教徒。

但如果结合上下文,结合当时历史背景的话,那么得出的含义就会有所区别。

当时是在630年之后,穆圣已经取胜进入麦加,当时附近的大部分阿拉伯部落,已经向穆圣归顺。

但依旧有一些部落违背了合约,在背后与敌对势力合谋。

这段话的后面一句是:【但如果他们悔过,谨守拜功,完纳天课,那就放他们自由。】

这一章节,《忏悔章》旨在处理这些破坏和约、背信弃义的部落,并为他们设定最后期限。

事实上,如果真按照经书的上下文通读来说,可以找到许多的章节内容,都在强调克制。

【你们应当为主道而与他们战斗,那些攻击你们的人,但不要过分,因为真主不喜爱过分者。】

【如果敌人倾向和平,你也应倾向和平,并信托真主。】

但,就如:要断章取义——《不要断章取义》。

每一位念经的人,都要基于自己的政治立场,经济利益,让经书替自己的言行背书,从而论证自己的正确性。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

并非是《古兰经》单方面的塑造了穆斯林,很多时候是历史上的民族,基于自己的需求,对《古兰经》做出了符合他们立场的解释。

而恰好,中东一带的民族,或多或少的,都需要依托放牧为生。

一开始是大量的阿拉伯人部族,再是大量的突厥人部族,等到后面就连蒙古人都归顺了。

作为游牧民族而言,他们不可能因为经书,就去放弃劫掠,因此被改变的只会是经书的本意。

只会是念经的阿訇,为这些他们服务的对象,做出合理的、符合经义的解释。

在巴伊卡尔看来,他对特拉比松的劫掠,无疑是正义的,无疑是符合经书要求的。

是他对不信安拉者的真实打击!

不论是在这个世代,亦或者后世,并非所有人,都承认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二者崇拜是同一个神祇。

其中的理由有很多,涉及到大量的成见。

对于巴伊卡尔而言,他眼里的基督教,无疑就是多神教徒。

毕竟真主唯一、不以物配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