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107章 不当乌龟

第107章 不当乌龟(2/2)

目录

诸葛亮很可能就在渭南龟缩。

这是避实就虚,擒贼擒王之策。

司马懿听州泰说到点子上了,抚须颔首:“这是可能之一。”

帐中众将尽皆静了下来。

陈圭疑惑再问:“司马公,还有别的可能”

陈圭、王观、孙礼等魏将凝神瞩目,盯着抚须沉思的司马懿。

司马懿道:“第二种可能,诸葛亮见我大军竟不固守坚营,反而举军而出,直接破胆而走。

“若果真如此,则我大军便可奋勇直追,尽夺其辎重粮草,把他赶回五丈塬。”

话音未落,魏平便大喇喇道:

“我看这种可能性最大!”

同样求战的几将也附和起来。

司马懿却不置可否:“还有第三种可能。”

众将微微愕然。

军争大耍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剩下二事,惟降与死。

诸葛亮既敢进逼,又分兵诱敌,自然意不在守。

而骠骑将军刚说的两种可能,一种是战,一种是走。

那第三种可能是什么

降死

“骠骑将军,还有什么可能”有人问道。

司马懿却是抚须驻足,思索了起来,久久不答。

“骠骑将军”十几个呼吸工夫过去,有人急不可耐。

司马懿循声望去,这才出声:

“第三种可能,是诸葛亮欲行声东击西之策,真正的目的,是我渭南大寨。”

听到此话,州泰、陈圭、孙礼等力主坚守的府僚一时面面相觑,交换起了眼神。

孙礼出声:

“司马公意思是,渭北那小股蜀寇,确实是诸葛亮放出来的诱饵,但目的却不是与我大军野战

“为何他若真有战心战意,与我大军列堂堂之阵而战,难道不才是上上之策吗

“真敢来攻打营垒,就算只有两三千人固守,也不是他一时半会能攻下的,届时我大军早就回援了,他如何能成”

司马懿摇头:

“兵法云,勿击堂堂之阵,无邀正正之旗。

“诸葛亮但见我渭北大军大张旗鼓,又精骑尽出,必以为我主力尽在渭北,如此,就未必还有胆子与我堂堂正正一战。

“倒不如趁我营垒空虚之际,前来偷袭。

“侥幸成功,则我几万大军便被隔绝于渭北,粮道也为其所断,再想回到长安,势必要付出不小代价。”

主出战的诸将则开始嗤之以鼻。

魏平嘿了一声:

“骠骑将军说笑了,先是效仿我们南北立营,诱敌深入,后又效仿我们悬军深入,出奇制胜

“诸葛亮哪来这么大胆子

“骠骑将军昨日还说诸葛亮不明不智不勇,怎的不过一夜,突然就换了口风”

坐在末席旁听军议的司马师与司马昭兄弟,此刻也都略显疑惑看着他们的老父。

昨日他们兄弟二人才刚上了一堂政治课,说诸葛亮这个权臣没有取长安的欲望,更不可能拼着损耗自己的人马为阿斗做嫁衣。

怎么今日变卦了

司马懿笑了笑: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诸葛亮先前表现确实不明不智不勇,但如今却使了诱敌深入之策,所谓时移势易,不能再以昨日之念来揣度他了。

“但不管他是故作姿态,还是主动寻求战机,我们都已料敌先机,立于不败。

“他欲走则追,他欲战则退。

“他欲来攻我营垒,则大可将计就计,示其以弱,把他放进来。

“魏平,你明日伏一军四千人于芦苇荡中。

“若诸葛亮果真前来,便以鼓声为号,闻鼓而起,与我大军合击,则破之必矣。”

魏平神色踌躇:

“骠骑将军,照我看,诸葛亮要么引军往渭北迎击,要么直接破胆而走。

“怎么可能敢来袭我营垒

“不如集中兵力,直扑诸葛亮渭南大寨!”

那芦苇荡泥泞不堪,满是蚊蝇,哪里是人呆的地方

这倒是其次。

主要是,大军前去破贼,他却要躲在芦苇荡里。

诸葛亮真跑了败了,他连口汤都喝不到,如何一雪前耻

然而司马懿将令已下,却不是他能反驳的了。

众将离去。

司马师才问:“父帅让魏平带四千人埋伏,看来诸葛亮举军来袭的可能性很大”

魏平作战向来勇猛,四千人又是南边四分之一的兵力。

如果不是对诸葛亮动向有把握,他父亲不会安排魏平与四千人进芦苇荡埋伏。

司马懿却是摇头:“未必很大,但确有可能。”

司马师若有所思,又问:“父帅今日之所以决定出击,却派主张固守之人在渭北,是为了安抚主张出击的诸将吗”

司马懿深深看了司马师一眼,移目点头:

“诸葛亮示我以弱,诸将怨怒。

“若不准出战,固守待敌,诸将必以我为怯,主帅怯则无威,不能号令三军。”

司马昭疑惑:“可是父帅先前对赵云施诱敌之策,赵云不也是龟缩不出”

不等司马懿解惑,司马师便开口为他释疑:

“赵云宿将,天下知其胆勇,领的又是连胜之师,就算固守不出,手下将士也只会以为他素来谨重,不会以之为怯。

“父帅虽智勇皆具,却奈何领军日浅,先前奇袭不成,部分将士已有些怨望。今诸葛亮前来挑衅,若父帅拒不应战,难免会沮我军士气。

“所以才让陈圭、州泰、孙礼他们这些谨重之人去渭北迎敌。

“既没有败军之危,也安抚了怨愤的诸将,更可以试一试诸葛亮成色究竟如何。

“而若是诸葛亮真举军来袭,以有备击无备,大破蜀寇也未可知,可谓一举数得。”

司马师言罢,向司马懿投去询问的目光。

司马懿轻轻点头,他这虎父生的也不都是犬子。

另一边,司马昭似懂非懂:

“可是阿父昨日不是还说,诸葛亮不想赢吗既不想赢,又为何会冒险前来”

司马懿只得无奈一笑:“我何时说他不想赢只说他不想付出代价为刘禅打下长安。

“要是能不费气力败我一仗,何乐而不为

“纵使我大军吃一败仗,诸葛亮也没办法直取长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