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一夜破寨(1/2)
第114章一夜破寨
篝火愈燃愈烈。
魏军将校士卒仍未反应过来,战事便已一触即发。
高逾五丈的三十六架井阑,徐徐移至魏军第一道壕沟百余步前,早已准备好的步弓手便缘梯而上。
待步弓手全部登阑,役夫辅卒二十人,推着井阑朝魏军营垒移动。
甲士三十人举盾而前,护在井阑左右,候补的弓手在更后方等待。
眼看距离差不多了,此战先锋前军督魏延一声令下,汉军弓手率先朝魏军寨墙射去一波箭雨。
发现距离仍然差了些许,魏延再次教亲兵传令:“井阑再进五步!”
命令很快传达,井阑隆隆而前。
夜里的风比白日大许多,旌旗被吹得猎猎作响,声音传至魏延耳中。
魏延本能地抬头看了眼旌旗招展的方向,发现仍是东南风无疑,心下大定。
这三十六架井阑全部布置在了魏军营垒南面。
有东南风襄助,大汉弓手所射之箭的射程与杀伤力,能比无风之时高上一成不止。
而魏军箭矢却逆风,射程与杀伤力减弱一成不止,此消彼长之间,大汉就有了优势。
而风又会将篝火燃起的黑烟,地上扬起的尘埃朝魏军袭卷而去,遮挡魏军的视野。
这些普通人不会注意到的事,对于魏延这样的沙场宿将来说,却是早已成了刻进骨子里的本能。
随着汉军井阑前移,魏军第一道寨墙上的弓手也奉命朝着井阑射来一轮箭雨。
然而既有东南风襄助,又兼魏延对距离把控精妙,魏军所射箭矢数百支,几无能及井阑者。
不过又射了一箭工夫,汉军三十六架井阑已全部就位,井阑上,四百三十余名居高临下的步弓手得令,再次朝魏军营垒倾泄箭雨。
这一次,距离可谓恰到好处,魏军寨墙上,开始频频有人传出惨叫哀嚎之声。
“射!”见一击得手,井阑上的汉军将官再次下令,箭雨齐发。
更有军中善射者五六人秀起了操作,大概算准了风的作用力后,对寨墙上的魏军进行精准的点射。
一击不中,却也对风力有了大概的认识,后面再射时,便几乎是每发辄中。
与后世游戏里弓手弱不禁风的设定不同,真正的弓手往往是一支军队里吃得最好,身体最壮,训练度最高的那一拨人。
更别提井阑上的弓手是魏延本部,跟了魏延十数年,训练从未落下,不是什么毌丘俭、令狐愚手下郡兵、典农兵、屯田兵这种阿猫阿狗能比的。
不过每人五六支箭的工夫,魏军第一道寨墙上的守军,便已出现了近百死伤。
更让魏军守卒难受的是,射又射不中,走又不能走,只能干瞪眼,当活靶。
后方虽很快送来木盾,但持了盾就意味着丧失了反击与压制能力,而即使持了木盾,也并不意味着不会受到伤害了。
寨墙毕竟没有顶棚,左射右右射左的箭雨总能从刁钻的角度越过盾牌射到人群当中,惨叫声不时而起。
魏延没有放过这个机会,开始命汉军中的屯田军与魏军俘虏推着填壕车,向魏军第一道壕沟进逼。
所谓的填壕车,相对于井阑、云梯、冲车等精密的攻城器械来说,没有丝毫技术含量可言。
就是前方、两侧及上方覆了几张不薄不厚的木板,以遮挡敌人箭矢的简单笨重之物罢了。
但因其简单,便容易复制。
随着魏延一声令下,一千余名辅卒、俘虏,推顶着近百架这样的填壕车,向壕沟缓缓推进。
关中多蒺藜,也即铁蒺藜这种仿生工事的原型。
汉军采集了许多,魏军同样采集了许多,如今撒得满地都是,是魏军防御工事的一环。
对于穿草鞋的大部分士卒来说,杀伤力不可谓小。
但丞相对此早有准备。
负责填壕的辅卒、俘虏,一个个都穿上了特制的软材平底木屐前行。
蒺藜全部扎在了木屐之上。
填壕部队就这么一边扫除蒺藜,一边以随身携带的铲子,填平路上的坑洼之处,约半刻钟后,来到了第一道壕沟前。
待听到一通密集的鼓声后,近百架填壕车跟前发出一声声轰鸣。
尘土随之飞扬,却是车前那块二丈多长的长板被填壕兵齐齐推下,半覆在了壕沟之上。
穿着皮甲的辅卒,举着大盾大叫着冲了出来。
躲在填壕车肚子里的役夫、俘虏则紧随其后,将手中装满泥土沙石的麻袋、竹筐一股脑扔进了壕沟中。
被火力压制的魏军弓弩手得令,冒着汉军的箭矢拼死射箭,与汉军总算是互有死伤。
然而汉军井阑只有三十余台,不可能完全覆盖近一里长的战线。
而时间紧任务重,没能获得火力掩护的战线,却也不可能干瞪眼不进攻了。
这些地方,自然而然安排给了从魏军俘虏来的士卒与役夫,而这些俘虏也自然而然死伤惨重,约五分之一倒在了箭雨之中。
攻城拔寨的攻坚战,自古以来就是拼人命与血勇的绞肉机,不但他们会死,汉军将士同样会死。
但只要能达到战术战略目的,死多少人都是值得的。
今夜,必须攻下此寨。
战事仍在继续,单调乏味的填壕战不断重复。
有井阑火力覆盖的地方,率先填完了第一重壕沟。
弓手缘梯而下,负责推井阑的辅卒役夫随即将井阑往尚未填完的地方推,重新形成对魏军的火力压制,掩护填壕。
仅仅一个时辰不到,魏军营垒前第一道壕沟全部被填完,第一重鹿角也全部被拔除。
“怎么会这么快”令狐愚声音有些发颤。
夏侯儒神色亦是彷徨:“这些井阑…蜀寇到底怎么做到的”
他实在想不通,那些构造简单的填壕车也就罢了。
这么高这么大这么复杂的井阑,材料是从何处来的
又如何能在短短两三个时辰内,便打造这么许多
另一边,毌丘俭也是心乱如麻。
随着第一道壕沟被填完,鹿角被拔除,接下来的一道防线,便是近丈高的土壁了。
这土壁的作用,非只是防守,更重要的是反击。
蜀寇过来填壕时,大魏的守卒便不时寻机从土壁后冲杀出去,与填壕的蜀寇厮杀,消耗对方的人力,破坏对方的填壕车。
见到蜀寇井阑旁的守卒仅仅只有几十人,他还组织了百余将士,携带膏油、柴草冲出壕墙,欲集中优势兵力将那几十座井阑一架架烧毁。
结果那守护井阑的甲士比他想象的精锐得多,而大魏的士卒比他想象的脆弱得多。
根本不等大魏士卒冲到井阑前,蜀军甲士便上前迎击。
而蜀军的指挥反应速度极快,优势兵力很快便聚集过来,把出寨相攻的大魏将士团团围住,三下五除二就迅速解决了战斗。
几回尝试下来均以失败告终,毌丘俭只得无奈放弃。
单纯守在鹿角土壁后打防守反击还能保持相当的杀伤,冲出去则完全就是送死。
防守方借助工事天然有优势,不如放蜀寇进来,借助鹿角与壕墙以弱击强,以寡击众。
毕竟蜀寇为了填壕沟拔鹿角就已是死伤甚众,而土壁壕墙,更能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局部优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