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朱元璋:冠军伯,当为年轻一代翘楚(2/2)
威名,强大了数百载的北元铁骑,败了!
而且还是败在了他大明骑兵的手中。
这一个意义,无需多言!
这将会是载入青史的一场大胜!
这又如何不令人动容,震惊!
“难怪郭英会如此重视,不惜以大捷之名急报传讯而归,原来是取得这样的胜果。”一位大臣忍不住低声说道,满是惊叹。
“北元铁骑,威名无限,天下无双!竟然败在了我大明骑兵的手中,这…这当真是大捷,从未有过的大捷。”另一位有些老态的大臣也感叹道,脸上满是激动的红晕。
“青史永记啊,难怪皇上那般高兴,从今以后,北元铁骑之名将不复天下第一,而我大明骑兵方为天下第一。”
“北元铁骑威名,不复了。”
“我大明将北元赶出了中原,重塑了华夏大明,光复辽东,便是完全塑了我华夏版图,而这一次将北元铁骑正面击溃,这也是彻底洗刷了昔日蒙古铁骑杀入了中原,屠戮吾华夏的血债。”
“自此,蒙古铁骑,北元铁骑,便是历史尘埃!吾大明铁骑,方为最强!”
“不错。”
“此大捷,壮哉。”
“吾大明铁骑,当为天下第一。”
“不错……”
听着这大捷战报后。朝堂上许多大臣忍不住地议论起来,甚至于许多到了最后都大声喝彩了,难以掩饰激动。
相比于夺取疆土,这种正面击溃不可一世的北元骑兵,才是足可振奋人心的大捷!
数百载的华夏蒙羞,洗刷了!
一时间!
随着云奇声音停顿了一刻,整个朝堂都有着一种无言的沸腾。
大臣们的脸上,有激动,有自豪,也有对北伐成功的憧憬。
“朱应。”朱标此刻也是一脸笑容,脸上带着欣慰与惊赞。
“孤,果然没有看错你。”
“你竟然如此出色,率领我大明骑兵正面击溃了北元铁骑。”
朱标心底暗暗想到,对朱应愈发看重了。
而这时!
云奇继续宣读道:“此番!吾大明与北元十万铁骑之战,已然结束!臣与军中诸将统计战果!”
声音再次打破了朝堂的喧嚣。
“北元十万铁骑,逃走不到两万余众!”
“我军俘获元骑兵三万余众,总计斩杀超四万众。”
“我军战死不到万众,大胜。”
“此战,不仅成功击溃北元最强精锐骑兵,更斩获战马辎重无数,详细统计数目,臣将以都镇抚上禀兵部,上奏皇上。”
“另。”云奇稍微停顿了一下:“北元十万铁骑已经击溃,我军前路阻挡已消!臣会率领北伐大军,尽快攻破元都,覆灭元廷,定不辜负皇上期望。”
宣读到此。
这一封捷报已完。
可以说。
这一封捷报宣读下来。
郭英并没有为自己请功,也并没有为李景隆请功。
而是实实在在的将此番在北元皇家牧场的大战前因后果,乃至于最终击溃北元铁骑的战果详细上奏了,朱应的战功没有任何一分的遗漏,完全地上奏了。
可以说。
这一封捷报除了是上奏击溃北元铁骑,塑华夏铁骑威势之功外,更是郭英亲自在为朱应请功。
这一战,打得太漂亮了。
郭英也清楚知道没有朱应布置那克制北元骑兵的龙门阵,凭他是无法改变战局的。
毕竟说到底,在大战一开始,大明虽然一路破城,可终究还是小看了北元的国力,小看了北元的兵力。
三十万大军讨伐,终究是不够。
但这一次的危机之局,还是被朱应给扭转了。
“诸卿。”
朱元璋缓缓从龙椅上站起来,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有着一股威严之气,压迫朝堂。
随之。
朱元璋带着一种激动的笑容,双眼俯瞰朝堂之上,大声问道:“感受如何”
“北伐大捷,大破北元铁骑,儿臣恭贺父皇。”
朱标当即第一个站出来,躬身向着朱元璋恭贺道。
脸上也满是喜悦与自豪,仿佛在为自己的父亲,也为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
“臣等恭贺皇上。”
满朝文武也是纷纷向着朱元璋恭贺。他们的声音整齐而洪亮,在殿内回荡。
整个朝堂上皆是响起了恭贺之声。
“哈哈哈。”
见此一幕。朱元璋也是大笑了起来,此番大捷,他也是高兴无比。
笑声中也是充满了满足与自豪。
北伐之战!
哪怕还未彻底定下。
但是听到北元铁骑被大明正面击溃。
这一刻。
朱元璋觉得所有的努力与付出,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回报。
“诸卿。”
朱元璋展开双手,威严道:“从今以后。”
“北元铁骑不复天下无双,吾大明铁骑方为天下无双。”
话音落下。
“大明铁骑,天下无双。”
“皇上万岁,大明万岁。”
满朝文武齐声附和道。
此时此刻。
满朝文武也是有着一种荣耀与共的感受。
他们虽然没有上战场,没有参与北伐。
但北伐的运筹,北伐的粮草辎重调拨,他们都有参与,此战大捷,他们自也在其中。
他们的脸上,满是自豪与骄傲!
“父皇。”
朱标转过身,一脸郑重的向着朱元璋请命道:“冠军伯悍勇无双,统兵超群。”
“此番率吾大明骑兵正面击溃北元铁骑,当真是扬我大明天威,扬我华夏天威。”
“儿臣再次请命,重赏冠军伯。”
朱标继续说道:“至少,要让冠军伯之功绩天下皆知,更让天下万民知北元铁骑被我大明击溃之大捷。”
有了朱标的开口。昔日征伐辽东的大将军傅友德也站了出来,当即道:“冠军伯,忠勇无比,为国立功无数!太子所请,老臣附议。”
同样,傅友德声音坚定,充满了对朱应的认可与赞赏。
“臣附议。”
“冠军伯,理当重赏。”
“臣附议……”
一个个的大臣纷纷站出来附和。
随着一个个大臣走了出来,顿时满朝都是一片附和之声。
大臣们的声音此起彼伏,但目的都是一个,封赏朱应。
能够让满朝文武无一人反对。
哪怕是心中不情愿,也不得不附和的。
足可证明一点。
朱应用战功压服了一切不服之人。
再而!
朝堂上本就是文臣的主场,并非武将,并非淮西。
之所以无一人反对。除了是朱标开口外。
还有真正的关键,那便是朱应并非淮西,也并非朝堂上任何一派之人。
而且朱应也并无任何背景,身世干净,任何派系都不敢轻易得罪朱应,因为一旦让朱应向着他敌对的派系靠拢,那就不是好事了。
所以不得罪,那便是最好的选择。
除非是真正走到了对立面了。
朝堂之上!
这可比战场上要复杂更大,战场上就是一个杀,而朝堂上的杀戮是杀人不见血的。
而此刻!
看着朝堂上的一片附和。
朱元璋也笑了,随即,威声道:“赏!朱应此番为国立功,为国扬名,为华夏雪耻!为吾大明骑兵夺天下无双之名!自然是要重赏。”
“冠军伯,便是吾大明年轻一代的最翘楚!”
朱元璋也是对朱应此战之功的肯定与赞赏。
“不过。”
朱元璋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北伐还没有彻底结束。”
“最终的封赏,那自然还是要北伐结束后,将所有战功汇聚,咱好以战功晋封而赏。”
“而太子之言,便是让咱此刻就封赏。”
说着。
朱元璋也是有些无奈地看向了朱标。
毕竟这是自己亲儿子开口提出来的。
在朱元璋心底,所有北伐将领的封赏都是要等到北伐结束后再进行封赏的。
哪怕朱应也是如此。
毕竟朱应已经不是昔日的小军官了。
可既然此刻应允了,朱元璋此刻老脸上也是面带思虑之色,似乎是在想着如何来封赏朱应。
“标儿。”
“如何封赏冠军伯,你心中可有想法”
朱元璋将目光又看向了朱标,带着问询。
既然是朱标提出来的,索性就让他去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