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封【冠军侯】!封三品诰命夫人!(2/2)
“启奏皇上,此盒子内装着的乃是冠军侯亲手斩下北元大将军鬼力赤之头颅。”
这时。
殿内急报兵终于得以开口,神色恭敬的指着身后两个急报兵手中捧着的盒子说道:“这一柄刀乃是鬼力赤之佩刀。”
那两个捧着盒子的急报兵,同样恭敬的用双手捧着盒子,大气都不敢出。
“北元大将军,鬼力赤。”
朱元璋抬眼看了过去,目光平静如水,没有任何波澜:“找个地埋了吧!”
他语气平淡,显然这鬼力赤不足以让他多想。
一个区区北元大将军罢了。
相比于昔日的纳哈出,更是不如。
随着此间大劫之事落定。
朝议也在继续进行着。
时间悄然流逝。
朝议终于散去。
奉天大殿外!
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三两成群的向外走着,离开皇宫。
只不过,许多大臣却并不平静。
他们的脸上带着各种复杂的表情,有的神色凝重,有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唐尚书,对于此番宣告天下的圣旨,有何看法”
吕本迈着小碎步,快步走到了唐铎面前,脸上挂着一抹看似温和的笑容,开口问道。
“皇上与太子圣意,为臣者,自然是认同。”
唐铎微微欠身,笑着回道:“虽说吾大明立国已经二十多年,但大明百姓对于蒙古,对于元庭终究是有些畏惧的。”
“蒙古铁骑,举世无双,昔日他们也是以铁骑踏破了我华夏的国门。”
“可此番北伐大捷,大破北元铁骑,这意义自是无需多言。”
“此昭一出,足可让万民振奋,彻底洗刷对元庭的恐惧,更可增加百姓对大明的认同。”
“这,自然是好事啊。”
唐铎一边说着,一边微微点头。
话语间却有着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意味。
能够做到六部尚书之一,足以证明其能力与心思的深沉。
哪怕同殿为臣,那自然也是防之又防,哪里能够轻易吐露真心话。
而对于唐铎的回答,吕本微微一笑,也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耐:“唐尚书,你知道吾所问并非这些。”
闻言。
唐铎脸上的笑容未变,饶有深意道:“吕尚书是想要说冠军侯吧”
“唐尚书自是明白。”
吕本微微凑近唐铎,压低声音,幽幽的说道:“往后的朝堂,未来的朝堂,未来的军队,已并非淮西为主了啊!”
“看来吕尚书心中有所想法啊。”唐铎则是笑着,眼神中透着洞察一切的光芒,看破不点破。
“此番问询,实则是想要知道更多有关于冠军侯的消息,唐尚书执掌兵部,理当知道更多。”
“不知唐尚书可愿意相告”
吕本表情变得略微严肃,带着一种深意,低声问道。
而唐铎看了一眼吕本,轻轻摇了摇头,脸上带着一丝无奈的笑意:“吕尚书!吾已经老了,也为官不了几年了,吕尚书想要知道这些也无需通过我。”
“此番北伐大捷,后续兵部还有诸多事物,吾就先行告辞了。”
说着。
唐铎对着吕本抱拳行礼,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直接大步离开了。
看着唐铎的背影,吕本也没有出声挽留什么。
虽然唐铎没有回答什么,但两人交谈之中,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朱应,冠军侯。”
“得太子殿下如此扶植,只要将其拉拢,允炆就可以得到军中一个臂助。绝对不可浪费机会。”
“而且,这朱应与淮西的关系并不好。”
“显然是允炆天然可拉拢的对象。”
吕本心底暗暗想到,眼中闪过坚定,显然是有了心思。
当然。
此刻也不仅仅是吕本有了心思。
随着朝议散去,朝臣们也是针对北伐破元骑大捷的事议论不断。
而有关于朱应,此番将随着圣旨昭告名扬天下,这自然也是在他们的考量之中。
每一个人都清楚知道,冠军侯之名,这就宣告了在军中独一无二的位置。
此番昭告之后,更是要将朱应的威望推到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
可以说,日后只要朱应不是造反,这名望就是属于朱应的一张免死金牌了。
文渊阁内!
“标儿,你可真的想清楚了”
朱元璋一脸严肃的看着朱标,眼中透着关切与担忧:“这大印盖下去了,再发至礼部后,就没有反悔的余地了。”
话语间。
余光下。
在桌子上摊开的,正是之前朱元璋在朝堂上所定昭告天下的圣旨。
此刻,就只要盖上大印,发往礼部,便可昭告天下了。
看着朱元璋的严肃模样,朱标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直接走上前。
没有丝毫犹豫的样子。
朱标从放着玉玺的盒子里果断拿起了玉玺,那玉玺握于手中,也根本没有任何顾忌。
太子握玉玺
而且还是当着皇帝的面。
这要是给一个善于猜忌的皇帝,必会有所心思。
但对于朱元璋父子而言,根本不存在。
朱标双手稳稳捧着玉玺,对着这圣旨,用力的盖上了大印。
“咚”的一声,大印直接盖上,圣旨已成。
看到这,朱元璋都忍不住摇头苦笑了:“你这小子,还真的是……”
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却也有着对朱标的信任与宠溺。
“爹,既然选择了给了朱应无限荣耀的冠军侯,那儿子就不怕他不受控制。”
朱标笑着说道。
话音一顿。
朱标眼中透着一种莫名的信任:“就从目前他所表现的来看,儿子相信不会看错人。”
“你给了冠军爵号给他,便是给了他武将最尊贵的追求,如今以昭告再为其扬名,这可是给了他传彻天下的名望。”
朱元璋微微叹了口气,脸上的皱纹似乎更深了几分:“标儿啊,人心难测,人是会变得。”
“咱真的担心你会养出不受控制的武将来。”
朱元璋的语气中,满是担忧,作为皇帝,他深知臣子权力过大可能带来的隐患。
“爹,你就不要多想了。”
朱标笑着安慰朱元璋,笑容中又带着自信:“儿子用人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再而。”
“冠军侯。本就是承载了无尽名望的。”
“这一次昭告天下,也不过是给这名望锦上添罢了。”
“影响不大。”
朱标笑着,对自己判断十分坚信。
“此番,因此昭告,散朝之后,那些大臣肯定回去之后就要炸锅了。”
“如此殊荣,除了你岳父还有你徐达和汤和叔叔伯伯外,咱可是谁都没有给过啊。”
“昭告天下表彰战功,这可不是加官进爵能比的。”
“这是给了他一道免死金牌。”
“希望,他未来不要辜负标儿你的好意吧。”
朱元璋再次叹了一口气,满是感慨,但也任由朱标去了。
实则!
此番要不是朱标开口同意了此昭告之议,那朱元璋也断然不会准予傅友德与唐铎的上奏。
哪怕真的要将正面击溃北元铁骑的事情昭告天下,以正大明天威,让天下百姓对大明更为认同,那也不会将朱应加入昭告之中。
毕竟朱元璋也是疑心不小的一个人,对臣子,一向就是防之又防的。
“爹,如今北伐大捷,重创北元,这是值得高兴的事,你也别想太多了。”
朱标笑着劝解朱元璋,试图让他放下心中的忧虑:“北元十万铁骑击溃,或许半年内,北伐就可取得功成了。”
“万一能够将元帝给拿下了,那看就是盛世之功了。”
朱标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呵呵,你小子就是知道哄咱高兴。”
朱元璋终于露出笑容来:“这一代的元帝可是出了名的贪生怕死,如若我大明北伐之军真的攻到了元都城下,他肯定就逃回北疆草原了。”
朱元璋的笑声中,充满了对元帝的嘲讽,看得出,如今的北元皇帝根本就没有被朱元璋视之为对手。
“这不就是爹您的目的吗”
朱标笑着道,眼中透着聪慧:“让北元重新归于游牧,不再据城而守。”
“如此一来,对我大明的威胁就降低太多了。”
“元帝,如若未来真的能够拿下,那再好不过,如若不能拿下,将北元瓦解,赶回北疆也是北伐功成了。”
朱标则是条理清晰地分析着局势,自己父亲的心思,自然很容易被他看透了。
“对了。”朱元璋回过神来,看着朱标,眼中闪过关切的问道:“老十七到了何处了”
“儿子让金吾卫亲自护送十七弟前往北疆,如今想必已经路途近半了。毕竟不是急报日夜兼程的脚力。”
朱标立刻回道,显然对朱权就藩这件事十分上心。
“老十七,希望他能够在这一次北伐之战上学习一些吧,正好也去向老四学一些治理藩国的经验。”
朱元璋微微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不过,辽东府,这也需要一个藩王前去镇守。”
“你觉得该让你哪一个弟弟前去镇守”
朱元璋开口问道,目光再次看向了朱标,征询他的意见。
“藩王所定乃是爹你一力促成,这既然是爹开局,儿子可不敢打乱爹的布局。”朱标则是笑着摇了摇头。
“让老十五去吧。封他为辽王,调至辽东府治理。”朱元璋深思一刻,目光坚定,当即道。
“好。”朱标点了点头,没有丝毫反对之意。
“好了,此事你就无需多想了。”
朱元璋微微摆手,脸上的表情缓和了许多:“朱应妻儿已经来了应天快十日了,你还未曾召见的吧”
“如今朱应又立下了如此大的战功,该召见勉励一番了。”
朱元璋笑着道,顺手也将桌子上朱标盖印的圣旨交给了朱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