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这也是一种最佳选择(2/2)
之前为了解决这个时间差问题,朱樉让陈相提前进行育种,这一措施确保了这一轮的冬小麦顺利种植。
尝到了这个甜头后,陈相也发现了一片新的天地,孵化场的温室给了他灵感:让种苗在温室里度过寒冬,这岂不是相当于获得了更多的生长时间,产量也会随之增加。
一听说能增加产量,朱樉怎能拒绝,他没有休息,立即投入到育苗房的设计和建设中。
尽管整个周地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水坝、整修沟渠、疏浚河道、建设道路。
但这些事情都有高式子、泰杉和水楠带领一批有经验的工匠负责,之前已经为他们分配了人手和物资,朱樉完全不需要操心。
即使有了孵化房的经验,育苗房的设计也不是一帆风顺。
由于需要满足整个周地七千户居民的需求,即使每户只有一百亩田地,那也是七十万亩。
即使朱樉下一步计划让大量人手脱离农业,全力发展手工业,这个面积也不会减少太多。如果下一步畜力问题得到解决,可耕种的土地面积还会进一步扩大。
面对如此巨大的育苗需求,温室必须建得足够大,足够多。
对于足够大的问题,朱樉并不感到困难,铁的产量不足,就暂时用竹条编织成骨架,再浇注掺入水泥的砂浆,用竹筋混凝土构建梁柱。
虽然竹筋不如钢筋,但在当前情况下,这也是一种最佳选择。
之前他无意中看到一则新闻,提到在广州有几栋竹筋混凝土的两层楼房,历经百年仍然屹立不倒,仍在正常使用中。
在往昔,众多建筑工程都离不开水泥的使用,工人们累积了丰富的经验,针对不同情况的水泥配比已经摸索得相当透彻,目前正有三座大型水泥工坊在建设之中。
不久,水泥供应紧张的状况将会得到缓解,只要进一步掌握竹筋混凝土技术,届时朱樉即便是想要建造三五层的泥砖建筑也将不成问题。
关于温度和湿度的调控也并非难事,通过一个超大型的火炕和分布在四角的火灶上的大陶罐,装满水并点燃,只要适当控制火力,持续的水蒸气便能为稻种提供一个理想的发芽环境。
面临的唯一挑战是如何为秧苗提供必需的充足光照。
塑料薄膜是温室大棚的理想选择,但在当前的情境下,他无法制造出塑料。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尝试使用玻璃作为替代品。
在将望远镜卖给吕布之后,他曾考虑过用玻璃替代水晶来制作望远镜,但由于一直忙于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这个想法被搁置了。
早在公元前3700年,埃及人已经开始使用玻璃制成的装饰品和器皿,以现有的生产技术,制造玻璃是完全可行的。
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包括石英砂、纯碱、长石和石灰石,这些原料在洛阳盆地都能找到——他小时候曾参观过洛阳的国内首条浮法玻璃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