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乱臣贼子(十九)(2/2)
严霜将调令取来,认真看了两遍。
她是大宅门里出来的,知道这种时候,若是她真的私自用印,即便有功,陈吉发回来,也不会轻饶。
她只是为了报恩,跟着陈吉发到了江夏,并不太在意个人得失,但用印之后,事情的发展,便会脱离她的掌控。
江夏的安危,将完全系于池玉成之手。
她将调令轻轻放下。
“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迫在眉睫,来不及了。”
严霜回忆起与陈吉发初见那日,她露出个淡然倾城的笑容,起身从龛中取出一枚印章,正是主母交给她保管的金印。
“那便直接用印签发吧。”
池玉成原本以为还需要花些口水,经历些波折,却不想如此干脆。
“你……”
严霜却没有抬头看他,只将调令递回。
“奴将公子家眷性命,都交予池先生了。”
这女人,小小年纪却胆略过人,难怪公子会不远千里将她带回。
池玉成定了定心神,拿起调令道:
“请四姨娘放心。”
严霜心跳漏了一拍,却并未纠正池玉成的这个称呼。
“有劳池先生。”
池玉成拿着调令,与徐成洛一道去了合作社值房,先是向曹夫人报告了事情,然后便开始动员巡丁民兵。
起初并不顺利,这些巡丁民兵虽然平日也有组织训练,但他们想的是保护家乡产业,主要的假想敌是流寇。
如今朝廷圣旨已到,许多小民心中惶恐,躲在家中静观其变,不愿当出头鸟。
除了与合作社牵连太深的那些家族,其余各乡镇的士绅都劝诫子弟在家中待着,不许出门,免得惹祸上身。
严霜送走了池玉成之后,想了想,叫来桂思秋。
“取女卫的甲胄来,给奴披甲。”
桂思秋有些怔愣,这个平日里低调默不作声的小姑娘,突然提这样的要求,着实让她惊讶。
“你一个小小婢女,披甲有何用?”
“奴可不是一般的婢女。”严霜笑道,“奴可是公子身边宠妾,还是小小姐的养母。”
桂思秋瞪大眼睛:“你这是……”
“别问了,去办吧。”
桂思秋虽然不解,但平日与严霜接触多,也了解,知道她不是什么坏人,便听她的话,取来甲胄。
严霜披了甲,取了一面旗帜,画上合作社的标志,带了十几名女卫,抱着陈芝芃从陈宅出发,往合作社值房方向去。
沿途,她让女卫拍门喊话。
“你们家中有合作社的雇员吗?跟着严姑娘走,她是陈公子的四姨娘,陈家小姐的养母。”
“你们知道今天的好日子,一旦没了合作社,便不复存在吗?你们若想继续过好日子,就跟着严姑娘走,她是陈公子的四姨娘,陈家小姐的养母。”
“你们之前流浪,是合作社收留了你们,现在四姨娘和陈小姐需要你们保护,愿不愿意出力?”
大多数民众畏畏缩缩,但在各地流哨,还是有很多勇敢的人拿着家中铁器走了出来。
“我愿意,若不是合作社救命,我早就饿死了。”
“我也愿意,如今北面的省份全年的粮食都拿去交租了,穷人家不说吃饭,野菜树皮都吃不到。”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支队伍,先是那些不怕死的人,接着是被他们感染的人,后来,随着队伍越来越壮大,看热闹的,将信将疑的,赌一把的人,都加入了进来。
等池玉成他们闻讯迎出来,严霜已经动员了数百乌合之众,在合作社总社前面的小广场集结。
武昌兵总共不过千把人,由于连年作战抽调精锐,这些人具是老弱,当袁继咸带着这帮老兵来到苏家湾,面对的,竟是数百激愤的民兵。
而且,还有数倍数量的金口镇居民和苏家湾周边的乡民,远远的围观看热闹。
袁继咸鲜衣怒马,气势傲然站在官兵前面,心中所想,便是这群人果真有造反的意图。
池玉成稍微犹豫片刻,还是越众而出,上前交涉。
“袁大人,不知今日来,有何事见教?”
“哼,你们好大的胆子!圣上已经下旨,要拿陈吉发进京审问,你们,要抗旨拒捕不成?”
“袁大人,您或许不知,陈公子不在江夏,如今只剩家中老弱。您如此兴师动众,是否有扰民之嫌?”
“荒唐!谋逆是诛九族的大罪,当然是要将亲族都押入大牢候审!”
“是吗?可乡间亲族众多,沾亲带故,您真要全部拿去,怕是不妥吧……”
“哼,我看你们都是同党!你们就真要造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