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小说 >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 四时气篇第十九(四)

四时气篇第十九(四)(2/2)

目录

这时,一位机智的老中医缓缓开口,带着几分幽默说道:“皇上啊,这事儿啊,其实不复杂,咱们得从胃脘说起。胃脘啊,就像是个中转站,食物到这里得排队等着消化。但要是这地方被什么‘不速之客’给占了,比如说,吃多了油腻,或者心情不爽导致的气滞,那食物可就遭殃了,堵在那儿,上不能下,下不能通,自然就感觉胸口闷闷的,像被人掐住了脖子。”

黄帝一听,眉头一挑:“哦?那这位‘不速之客’要是赖在上脘或者下脘,咱们又该如何是好呢?”

老中医微微一笑,故作神秘地说:“皇上,您这可是问到点子上了。咱们中医啊,讲究的是‘疏通’二字。要是这‘不速之客’在上脘,咱们就来个‘抑而下之’,想象一下,您手里拿根银针,轻轻那么一刺,就像给食物大军开了一扇后门,让它们绕道而行,直接冲下去,这不就通顺了吗?至于下脘嘛,咱们就来个‘散而去之’,意思是用银针轻轻拨动,让那些堆积的气啊、湿啊,像散了场的观众,各自回家去,不再凑热闹。”

黄帝听了,哈哈大笑:“妙哉!妙哉!原来针灸还有这等妙用,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不过,爱卿,你这解释虽然生动,但朕还是想听听,这背后的中医理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老中医一听,知道黄帝是真的来了兴趣,于是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一段生动有趣的讲解:

“皇上啊,咱们中医讲究的是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胃脘这个地儿,属于脾胃系统,脾胃属土,是后天之本,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气血,滋养全身。但是,土也需要水的滋润,火的温暖,才能保持生机。如果这水多了,就成了湿气,火少了,就成了寒气,土就容易板结,食物自然就不容易通过。”

“所以啊,这饮食不下的毛病,很多时候是因为脾胃功能失调,湿气太重,或者寒气太盛,导致胃脘这个中转站变得拥堵不堪。咱们针灸呢,就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气血的运行,让湿气散去,寒气退去,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就像给一台机器做做保养,加点润滑油,让它运转得更顺畅。”

“至于上脘和下脘嘛,它们就像是胃脘这个中转站的两个关卡。上脘靠近食管,要是这里堵了,食物就下不去;下脘靠近小肠,要是这里堵了,食物就积在那里,消化不了。咱们针灸治疗,就是要找准这两个关键点,该疏通的疏通,该调和的调和,让食物大军能够顺利通过,恢复正常的饮食秩序。”

黄帝听完,连连点头:“原来如此,真是涨知识了!看来,咱们中医的学问,真是博大精深,妙不可言啊!”

众医官一听,也纷纷附和:“是啊,皇上说得对!中医之道,博大精深,咱们还得继续学习,才能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黄帝眉头紧锁,一脸严肃地问岐伯大:“岐伯啊,你说说,为啥有人小腹会又痛又肿,关键是想撒尿还撒不出来?这感觉,简直就是跟膀胱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憋尿大战’嘛!”

岐伯一听,捋了捋他那飘逸的长须,一脸淡定地说:“这事儿啊,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简单来说,就是有一股‘邪恶势力’在三焦那儿搞破坏了。三焦啊,你可以想象成是身体里的一个大通道,负责水液的运输和排泄。这股邪恶势力一捣乱,水液就走不动了,堵在小腹那里,自然就痛肿起来,想尿也尿不出来了。”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哦?那咱们怎么收拾这股邪恶势力呢?”

岐伯微微一笑,摆出一副“看好了,学着点”的架势:“咱们得找太阳大络帮忙。太阳大络啊,就像是身体里的超级英雄,专门对付这种水道堵塞的问题。咱们刺激刺激它,就能让水液重新流动起来,小腹就不痛不肿了,小便也就顺畅了。”

黄帝点了点头,但似乎还有点疑惑:“那具体操作呢?总不能直接跟太阳大络说:‘嘿,哥们儿,该你上场了!’吧?”

岐伯哈哈一笑:“当然不是啦!咱们得找到太阳大络在身体上的‘据点’,那就是一些特定的穴位。比如说,你可以看看那些络脉,特别是跟厥阴小络纠缠在一起,还带点淤血的地方,那里就是咱们动手的好地方。用针灸轻轻一刺,邪恶势力就土崩瓦解了!”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突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如果这肿痛还往上蔓延,跑到胃脘那块儿去了呢?”

岐伯摸了摸下巴,思索片刻后说:“那咱们就得请出三里穴这位‘老中医’了。三里穴啊,那可是胃经的超级明星,胃痛、胃胀、胃不舒服,找它准没错!它不仅能调理胃部的问题,还能疏通全身的气血,帮助水液代谢,让肿痛无处遁形。”

黄帝捋了捋长胡子,一脸认真地问道:“岐伯啊,我听说通过观察人的脸色和行为举止,就能知道他的健康状况,这是真的吗?快给我讲讲,让我也学学这神奇的医术。”

岐伯一听,哈哈一笑,心想黄帝这是要当“医学好奇宝宝”啊。于是,他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爆笑医学课”。

“黄帝啊,您这问题问得好!咱们中医讲究的就是‘望闻问切’,而这‘望’啊,就是您说的‘睹其色,察其以’。您知道吗?人的脸色啊,就像天气预报,能反映出身体里面的情况呢!”岐伯说完,还故意做了个看天气的动作,逗得黄帝哈哈大笑。

“那具体怎么看呢?”黄帝的好奇心被彻底勾起来了。

“别急,咱们一步步来。首先啊,您要瞪大眼睛,仔细瞅瞅病人的眼睛。您知道吗?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健康的镜子。如果眼睛炯炯有神,那说明病人气血充足,生命力旺盛;要是眼睛无神,发黄发暗,那可能就得小心了,说不定身体内部正在闹‘革命’呢!”岐伯说完,还故意做了个“瞪大眼睛看”的夸张表情,黄帝笑得前仰后合。

“哈哈,岐伯啊,你这讲解方式真是太逗了!那除了看眼睛,还要看哪里呢?”黄帝笑够了,继续追问。

“接下来啊,咱们得看看病人的整体形态,听听他的声音和动静。这就像是听一首交响乐,每个音符都代表着身体的不同部位。如果病人步履蹒跚,声音沙哑,那可能是某个器官在‘罢工’呢!”岐伯说完,还模仿了一下病人走路和说话的样子,把黄帝逗得捧腹大笑。

“岐伯啊,你这医学课真是太有意思了!那接下来呢?是不是要把脉了?”黄帝已经完全被岐伯的幽默讲解吸引了。

“对对对,接下来就到了咱们中医的绝活——把脉了!您可知道,咱们中医把脉啊,讲究的是‘气口候阴,人迎候阳’。气口呢,就是咱们手腕上的寸口脉,它主要反映的是阴经的情况;而人迎呢,就在脖子旁边,它主要反映的是阳经的情况。通过把这两个地方的脉,咱们就能大致判断出病人的阴阳平衡情况了。”岐伯说完,还特意指了指自己的手腕和脖子,示意黄帝看仔细。

“那脉象要是坚且盛且滑呢?是不是说明病人病得很重啊?”黄帝继续追问。

“嘿,您还真聪明!没错,如果脉象坚且盛且滑,那就说明病人的病情正在加重,就像一辆失控的汽车,正在加速冲向危险。而如果脉象变软了呢?那就说明病情正在好转,就像汽车减速了,慢慢停了下来。”岐伯说完,还做了个汽车加速和减速的手势,黄帝被逗得哈哈大笑。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