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从“黄脸婆”到气血美人,我是如何做到的(2/2)
-辛辣食物: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食物,吃多了容易上火,还会刺激肠胃,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影响营养吸收,从而损耗气血。爱吃辣的朋友要适当克制,别让一时的口腹之欲伤害了身体。
-油腻食物:炸鸡、油条、肥肉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脾胃负担,还容易生痰湿,阻碍气血运行。日常饮食要清淡些,少吃这类油腻食物,给脾胃“减负”。
饮食调理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气血就会慢慢补起来。
四、中医调理,打通气血通道
1.艾灸:艾灸是中医传统的养生方法,通过艾草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能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补气养血的作用。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关元穴是人体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艾灸关元穴能培补元气、补肾固精、温通气血。可以每周艾灸2-3次,每次15-20分钟,感觉局部温热舒适即可。
-气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气海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散寒除湿的功效。艾灸气海穴,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艾灸方法同关元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足三里穴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艾灸足三里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每周艾灸3-4次,每次15-20分钟,对改善气血不足很有帮助。
2.按摩:简单的穴位按摩也能促进气血运行,随时随地都能做。
-按摩头部:每天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用手指从前额向后脑勺梳理头发,力度适中,反复梳100次左右。这样能刺激头部的穴位,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增强脑部气血供应,缓解疲劳,改善睡眠,还能预防脱发。
-按摩腹部:仰卧,放松身体,双手交叠放在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按摩时要注意力度,由轻到重,每次按摩10-15分钟。按摩腹部能促进肠胃蠕动,增强脾胃功能,有助于消化吸收,从而促进气血生成。
-按摩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15-20分钟后,用拇指指腹按摩涌泉穴,每次按摩5-10分钟,以穴位有酸胀感为宜。按摩涌泉穴能滋阴补肾、平肝息风、醒脑开窍,促进全身气血循环。
3.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气血不足讲究辨证论治,不同体质和症状需要用不同的方剂。
-八珍汤: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是气血双补的经典方剂。适用于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等气血两虚症状。一般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调整剂量和疗程。
-归脾汤:包含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主要功效是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对于心脾气血两虚证,表现为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黄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同样,要遵医嘱服用。
-十全大补汤:是在八珍汤的基础上加了黄芪和肉桂,补气血的作用更强,还能温阳。适用于气血两虚且偏阳虚的人群,症见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等。服用时也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
中医调理虽然效果好,但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尤其是中药调理,避免自行用药带来不良后果。
五、运动锻炼,为气血“加油”
1.瑜伽:瑜伽动作轻柔、舒缓,能拉伸身体的肌肉和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像猫牛式,跪在瑜伽垫上,双手和双膝着地,吸气时,背部下沉,抬头看天花板,像猫咪伸展身体;呼气时,背部拱起,低头看向腹部,像老牛弓背。反复做10-15次,能活动脊柱,促进背部气血循环。还有山式站立,双脚并拢,膝盖伸直,收腹挺胸,双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保持这个姿势5-10分钟,能增强腿部力量,促进下肢气血运行,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每周练习3-4次,每次30-60分钟,长期坚持,就能感受到气血的改善。
2.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瑰宝,动作缓慢、圆活连贯,以意领气,以气催形,能使全身各部位都得到锻炼,促进气血运行。比如揽雀尾这个动作,包含掤、捋、挤、按四个动作,练习时要注意呼吸配合,动作要沉稳、舒展。打一套太极拳大约需要15-20分钟,每天早上或傍晚练习一次,既能强身健体,又能调节气血,还能修身养性。
3.八段锦:八段锦共八节,每节动作都有特定的姿势和呼吸方法,能对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全方位的锻炼。双手托天理三焦,双手上举,拉伸整个身体,能调理三焦,促进气血运行;五劳七伤往后瞧,通过转头向后看的动作,刺激颈部和背部的经络,改善颈部和背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每天练习1-2遍,大约10-15分钟,长期坚持,能有效改善气血不足的状况。
运动要循序渐进,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损伤身体。
六、作息规律,养足气血根基
1.早睡早起:中医认为,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胆经和肝经当令的时间,这两个时间段是人体造血和排毒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候还不睡觉,就会影响肝胆的正常功能,阻碍气血生成和排毒,长期下来,气血就会越来越虚。所以,尽量在晚上11点前上床睡觉,早上7-8点起床,保证每天有7-8小时的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气血才能慢慢恢复。
2.适当午休:经过一上午的工作和学习,身体会有些疲惫,中午适当午休能让身体得到放松和恢复。午休时间不用太长,30分钟到1小时就好,既能缓解疲劳,又不会影响晚上的睡眠。可以在办公室准备一个折叠床或午休枕,中午睡一会儿,下午工作起来更有精神,也有助于气血的调养。
气血不足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调理也需要时间和耐心。只要我们从饮食、中医调理、运动、作息等多方面入手,坚持长期调理,就一定能告别“黄脸婆”,变身气血充足、容光焕发的大美人!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健康和美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