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66 香烛密钥(2/2)
破拆锤轰开铁门的巨响打断了她的话。三名特警持盾突入,防爆手电的光束交织成网。梁以涵在他们的示意下将cF卡插入警用读卡器,十五年前拍摄的码头污染照片投射在防爆盾的透明面罩上。画面里的黑色油污正沿着虚拟管网流动,与指挥车屏幕上的实时监控完美重叠。
\"我是梁砚秋,《华南日报》调查记者。\"她对着无数闪烁的执法记录仪镜头举起证件,钢印日期\"1998.7.15\"在聚光灯下灼灼生辉。旗袍下摆的裂口露出膝盖上狰狞的旧伤疤,那是当年车祸留下的印记。
当梁以涵提醒分离证物时,取证箱突然响起儿歌铃声。警员诧异地打开夹层,里面躺着旖诺失踪前三天还在玩儿的识字卡片。她用紫光灯照射,卡片背面显影出刘厢笔迹的九宫格密码,她记得这密码正是当年他教女儿认字时发明的暗语,与老陈饭盒酱汁形成的刊头字样完全对应。
暴雨不知何时停了。晨光穿透彩窗照射在执笔令牌上,虹晕中浮现出林挚的临终影像。全息投影里的他推了推金丝眼镜,身后是整面墙的监控屏幕:\"当年你若是乖乖当个美食编辑,此刻本该在茶餐厅写菠萝包测评......\"
\"可惜我只会写真相。\"梁以涵扯断还在冒烟的硬盘线,\"就像您教我的,执笔人的骨头比黄铜还硬。\"
老陈蹲在门廊下剥着冷掉的叉烧饭,铝制饭盒\"当啷\"一声砸在琉璃瓦上。九宫格里的酱汁顺着瓦片流淌,在朝阳下拼出《华南日报》的刊头字样。工装领口露出的\"未易不得出\"刺青泛着淡金,像是一枚被岁月打磨的旧勋章。
李黎的直播镜头扫过满地符咒残片,某张未燃尽的黄纸上,林挚的电子签名正在褪色。
弹幕池突然下起金色流星雨,每条打赏留言都带着年代标签
\"1998年读者支持\"
\"2003年网友声援\"
\"2023年全民见证\"
最后一条置顶弹幕闪着红光:【现在进行时】。
\"收工!\"梁以涵将执笔令牌别回腰间。转身时瞥见库房暗格里蒙尘的《华南报业伦理守则》,扉页上有她当年用口红写的批注:\"真相是永不生锈的钥匙。\"书页间夹着半张发皱的叉烧饭订单,背面用蚝油写着九宫格暗号,那是老陈当年给她传递线报的密码。
警车顶灯旋转着划破晨雾,她忽然想起什么,快步走向取证警员:\"麻烦把奶茶杯残骸和符纸分开放,辣油和热敏涂层的化学反应会影响质检报告......\"
话没说完,身后传来老陈沙哑的吆喝:\"荣记烧鹅今日特价!梁记者欠的饭该还啦!\"他脏兮兮的工装口袋里,露出一角某为园区的施工安全证,证件的签发日期是1998年7月14日。\"
梁以涵走向警车时,运动相机突然自动回传云端备份。李黎的直播画面里,某位\"游客\"打赏的香烛礼物炸开特效,绽放的电子烟花中藏着刘厢留下的摩斯密码:「停车场b2」。这是梁以涵当年在报社群接暗访线索时的老位置,通风管第三折角的正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