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1968:从养殖开始奋斗 > 第256章 不知道未来美好的前景,别人怎么可能下场投资

第256章 不知道未来美好的前景,别人怎么可能下场投资(2/2)

目录

这要是按照正常的人均定量供应,那可就直接翻了六倍。

所以直接面露苦色的看着苏文宸。

“苏主任,我不是推脱,你去我们地区粮库里看看,就是老鼠进去了都得饿死的程度。”

“人均三百斤,那每年最少得几百万斤口粮了。”

“你这让我去哪里给你整啊!”

随后试探性的跟苏文宸问道。

“要不,你们从你们部里想想办法?”

“或者从你们总场调一点?我相信以苏主任这种年少有为的人来说,这点事应该不算什么。”

苏文宸对于这种恭维却完全不感冒,直接似笑非笑的看向对方。

“刘主任,你说连你们本地都不愿意管,人家其他地方能愿意吗?”

“这要是别的地方缺煤,手里还什么都没有,希望你们免费支援一点,你们怎么说?”

听到苏文宸这话,刘广德顿时无言。

他能怎么说,他能直接让人滚蛋,空着手还想要煤,除非带着上面批条,不然跟他有毛关系啊。

不过这时候他也感觉到苏文宸的难缠,想占他们农场的便宜估计不太可能了。

而且他也怕再谈下去,对方失去耐心直接拍屁股走人,他们反而得不偿失。

所以沉思了片刻,直接摊牌道。

“这样,苏主任,我跟你交个实底,三个公社的定量,我们确实供应不起。”

“这加起来都快有三万人了,这每年就得多支出一千万斤口粮,这跟矿区那边供应都差不多了。”

“说实话,我们这边本来就不是什么产粮地区,一般都基本全靠省里拨粮。”

“你把这三个公社接过去,一年我们提供三百万斤粗粮,这已经是我们能挤出的最多的口粮!”

“说实话,我们要是有足够的粮食,我们地区早就安排他们开始治理了。”

“也不会等到现在,只能靠着他们县里自己每年攒下来的那点余粮,一点点在县周边开垦。”

苏文宸这边看着对方认真的眼神,沉默了片刻。

他知道差不多应该到对方底线了,哪怕不是底线估计也快了。

这边要是每年真的有足够的余粮,那确实可以早就组织人挖渠治理了。

因为要说缺人基本是不可能的。

只要你愿意,向上面打个报告,那知青可以说是,立马就能安排给你一批。

不过前提是你得养活他们。

不过三百万斤,养活三个公社可以,但是组织起来进行挖渠和挑土这种活就不够了。

沉思了片刻之后,苏文宸才缓缓说道。

“刘主任,这样吧!”

“前两年,你们一年供应三百万斤口粮,三个公社,我们分批次接手,一年接手一个,分成三逐步接手,你看怎么样?”

“不过刘主任,我听说你们当地一家拖拉机制造厂?。”

原本听到前面,刚想答应的刘广德,抬起的手瞬间悬在半空,最后无奈的摸了摸自己头发。

“我们当地确实有一家,只能生产12马力手扶拖拉机的国营拖拉机制造厂,不过产能实在是有限,就连我们也不够用。”

苏文宸听到这话。

知道在这种事上要让对方松口,必须得拿出老手艺。

不知道未来美好的前景,别人怎么可能下场投资。

所以苏文宸直接描绘道

“刘主任,我知道你们的困难,这多余的农机呢,我们不白要,后续我们全都会用产出的兔肉抵给你们地区。”

“就目前我们已经掌握的耐碱牧草,在盐碱地上种植的大概产量。”

“在轻度盐碱地上,我们已经能够达牧草一年割三到四茬,亩产基本可以维持两到三千斤。”

“并且在我们黄淮这边水热条件较好的地方,产量应该还会稍微高一些。”

“就算是重度盐碱地,我们也能到达到年产八百斤牧草这样的产量。”

“所以按照目前的牧草产量,我们的每亩牧草基本可以供养三十多只肉兔。”

“所以第一年我们就准备先开垦三到五万亩盐碱地,建立一座年产十万只肉兔的大型养殖场。”

“刘主任,你想想看,你们只投入三百万斤粮食,第一年可就最少能产出四十万斤的肉啊。”

“这虽然不能彻底解决你们的缺乏肉食供应的窘迫,但是多少能帮你们缓解一些。”

“你们要是支援的农机多一些,我们就能多开垦一些盐碱地,到时候咱们地区这边获得的肉食供应自然就要更多。”

听到苏文宸这话,刘广德目光闪烁。

“苏主任,你们这个牧草能在盐碱地上种活?”

“不知道我们地方能不能种啊!”

显然相比于靠别人供应,刘广德还是喜欢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们这边别的不多,就是盐碱地多。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他肯定是想自己建立农场搞养殖的。

苏文宸自然听出对方的意思,不过他既然这么说自然不怕对方自己搞。

因为前几年大部分牧草的研究基本都停了,原因基本都跟曹济文差不太多,只不过很多人没有遇到苏文宸。

所以他们现在是第一批重启的项目,苏文宸也不觉得这边能找到合适的人。

而且就算能种活,养殖这方面也不是说嘴巴一张,让兔子长,兔子就能长大的。

这其中从基础的喂食,到生病防治和后期的育肥出栏,哪一种都需要养殖经验的。

一个工业城市,直接上马大型养殖项目,基本是很难一下子搞成的,因为找不到足够的养殖行业人才。

毕竟这时候可不是以后,发个招聘就有一大堆人才自动上门等你挑选了,这时候基本只能靠自己慢慢培养。

所以苏文宸直截了当的说道。

“刘主任,你们要是也想自己养殖肉兔?”

“我倒是没有意见,不过你们在规模化养殖有足够的经验吗?”

“这种规模化养殖,稍微控制不好可很容易一死就是一大片。”

“你们地方想自己搞的话,也不需要那么着急,上面让我们场来,就是在这边搞试点的。”

“要是我们开创的治碱体系成功,那么到时候肯定会全国推广开的,毕竟现在全国上下几千万亩盐碱地,我们不可能都去治理。”

“到时候推广的话,咱们本地这边肯定是第一个收到推广方案,到时候根据我们场摸索出来的经验,。”

被苏文宸这么一说,刘广德的刚刚升起的心思,瞬间仿佛被泼了一盆冷水一般。

再仔细想想,如果要他们这边自己建立农场的话,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要是搞成还好一些,要是真跟对方说的一样,一场大病死一大片,那可可不是开玩笑的。

还不如就直接支持蓝水农场的发展了。

毕竟对方作为部委经验。

想了想,直接说道。

“苏主任,这样我们地区支援你们十台手扶拖拉机,倒也不需要你们用兔肉抵账。”

“但是后续你们农场的兔肉,必须优先供应我们本地。”

“你看怎么样!”

苏文宸直接答应下来。

“没问题!后续我们农场产出的肉兔肯定主要供应咱们本地。”

“毕竟我来之前可就听说了,咱们矿区这边的下井工人,多的都能达到每月上百元呢!”

“很多矿工的家庭,拿到钱却不能够得到足够的营养补充,我们肯定是要解决这些问题的。”

由于前面苏文宸调查过,徐州作为工业城市,其职工工资不低,对于肉的需求也很旺盛。

再加上距离也近,短时间内他肯定以供应徐州本地为主。

目录
返回顶部